摘要:本文推广原来只适用于描述具有退化基态的 Polyacetylcne链的 Brazovskii-Kirova 模型去描述不具有退化基态的聚二乙炔(Polylia-cetylene)和聚吡咯(Polypyrrolc)中的极化子--双极化子掺杂,计算了这两种聚合物的电子能谱和极化子,双极化子的结合能,计算结果与电子自旋共振实验测量相符合。这样,就朝建立一个描述所有共轭聚合物中的极化子--双极化掺杂的统一的理论前进了一步。
摘要: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斜拉桥等超静定桥梁结构的计算,都必须考虑混凝土徐变与收缩的影响。本文在提出一般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实用计算法。该法只需要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就可以确定连续梁、斜拉桥等的内力重分布的终极值,其计算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相符,计算简便,易于应用。
摘要:本文报道了33块局部荷载(即柱荷载)作用下无抗冲切钢筋的钢筋混凝土简支方板的试验及分析。它描述了试件上发生的弯曲破坏或冲切破坏的不同破坏特征,提出了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的经验计算公式。
摘要:为了提高测试精度和从测试数据中寻求更多的有用信息以提高判别的准确性,作者进行了不同缺陷模型桩的室内试验研究,并就下列问题作了探讨和提出了改进:激振器的固定方式;原点阻抗法和跨点阻抗法的比较;恒力激振和频变力激振;线性连续扫描和线性步进扫描;信号的滤波和传感器的选择等。根据试验结果分析,特别强调了应把相频特性曲线列为判别桩质量的特性指标之一的重要性,提出再增加最大峰幅值 A_p作为判别的辅助指标。从而提高了判别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试行的判别步骤和方法。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低压稀相循环气力输送装置优缺点的分析指出,在输送距离不太长的情况下,该装置的经济技术效果比同类型非循环气力输送装置的高;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分析,提出合理设计回气管路,降低压力损耗的方法,为扩大循环气力输送装置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数据。
摘要:本文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电力系统失步运行时电压与其频率变化的规律,考虑了电力系统实际结构参数与运行参数对这些规律的影响。为分析电力系统失步运行时的行为和这些电气量特征的利用(如作为保护和自动装置的起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
摘要:本文着重论述了木工园盘锯噪声的主要来源及其形成机理。并提出了降低木工园盘锯噪声若干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摘要:本文利用恒温槽热平衡条件、控温振荡电路的振幅平衡条件和控温电路中交直流放大器的传输函数,证明了振荡控温式恒温槽的缩减因数与恒温槽的热阻、整流滤波器的电压转换系数和直流放大器的放大倍数无关。
摘要:本文研究了外延生长过程中所形成的其宽度分布分别服从二阶伽马分布和几何分布的两层原子台阶结构,求出了这种台阶表面的原子相关函数和低能电子衍射强度的解析形式,计算了强度的角分布和相对峰值,讨论了分子束外延生长过程中表面台阶的成形规律。
摘要:本文提出用类节流膨胀法脱出古漆木器中乙醚的新工艺及一些初步的实验结果。它与常规的醇醚连浸自然晾干脱醚比较有变形小、易于操作等优点。
摘要:本文报导了 PVC 膜炎痛静电极的响应特性、适应 pH 范围、选择性、电极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等主要性能,并找到了一种合适的离子强度调节剂。用该电极分别以电位滴定法和直接电位法测定了盐酸炎痛静原料和合成片剂的含量,结果与药典法相符。
摘要:本文研究了新显色剂7-[6-溴-(2-苯骈噻唑偶氮)]-8-羟基啉喹-5-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镍(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在吐温-80的存在下,镍(Ⅱ)与此试剂在 PH=3. 5~4. 6时形成稳定的紫色配合物,ε_(585) =1. 1×10~5l.mol~(-1) .Cm~(-1) ,镍含量在0~10μg/25ml 范围内服从 Beer 定律,Fe~(3 )、Mn~(2 )、Cu~(2 )、Co~(2 ),Zn~(2 )等有干扰。本法可应用于钢铁中微量镍的测定。
摘要:本文首先详述一个 Ethernet 型局部网的优先化 CSMA/CD协议。该协议修改原来的 Ethernet,使之即便在重信道负载下,仍能传输紧急信息而没有严重的信息延迟。然后在文章第二部份,探讨了该协议的实现方案。
摘要:本文介绍了 IBM3271控制器的读类型、写类型和控制类型三种命令的格式、作用和仿真实现。
摘要:湖南省科技期刊刊比活动,已于七月二十日结束。评比结果,我《湖南大学学报》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同时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的,还有《湖南医学院学报》、《矿冶工程》杂志、《中南工业大学学报》。此外,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的有7家,荣获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有8家。上述三项获奖期刊约占全省科技期刊总数的20%。这次评比活动是在湖南省科协的领导下,山湖南省编辑协会主办的。湖南
地址: 邮政编码:410082
联系电话:0731-88822870 传真:0731-88821734 E-mail:hdxuebao@ijournals.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