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对18根配有非预应力钢筋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了非预应力钢筋对梁的工作性能的影响.根据对梁的极限强度和挠曲性能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无粘结束极限应力、梁的裂缝宽度和挠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摘要:今年暑期,全国各地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的代表160余人,兴致勃勃地聚集在大连工学院,参加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年会.这次会议是在国家教委的关怀和支持下召开的,国家教委科技教育司派了一名副处长莅会指导.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理事长翁永庆编审给大会发来了贺电.大会经过民主协商,选举
摘要: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7月6日至11日在贵州省会贵阳市召开了第三届出版研究年会.这次年会入选的论文有89篇,是从会前征集的365篇论文中筛选出来的.参加这次年会的代表,除论文作者外,还有各省、市、自治区版协秘书长.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贵州人民出版社,并进行了对口经验交流.
摘要:"拟圆"是几何函数论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已知它具有许多特征性质.本文进一步讨论了拟圆的解析性质,得到如下结论:若复平面?上的单连通区域D具有BMO_ρ扩充性质,则D为拟圆;若D是拟圆,且∞?D,则D具有BMO_ρ扩充性质;若D是拟圆,∞∈?D,则在一定的附加条件下D具有BMO_ρ扩充性质.
摘要:在内燃机中,工质与气缸壁面之间瞬时换热系数的确定,是研究内燃机实际循环及其高温部件热负荷的重要基础.本文综合评退近七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内燃机气缸内瞬时换热系数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作者自己的推荐意见.
摘要:本文用状态方程描述机械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处理设计变量和状态变量,通过利用伴随变量的灵敏度分析,将非线性规划中的梯度投影法推广到函数空间的动态最优化,形成状态空间梯度投影法;并对CS-131轻型货车悬架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表明,该方法适用于承受各种时变载荷的机械系统最优设计.
摘要:采用钛、硼盐类变质可有效地细化高铝铸造锌合金ZA-27的初生α'相晶粒,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韧性.在细化后的α'晶粒中心观察到了Al_5Ti_2Zn立方体成核质点.
摘要:本文研究了影响共析铜等温淬火的诸因素:材料成分、加热温度、等温温度、等温时间以及淬火介质等.尔后,对T8钢制备典型贝氏体教学试样的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建立了高温加热、双浴冷却的等温淬火工艺,从而制备了较为典型的上贝氏体和下川氏体教学试样.
摘要:本文推导了表面二维吸附层的低能电子衍射强度的解析表达式,计算了两个现实模型表面的衍射图象,提出了由低能电子衍射图象定量确定吸附畴尺寸分布的方法.当吸附畴的尺寸分布服从规则分布时,超晶格衍射束发生分裂,测量卫星斑点和中心斑点之间的距离,可定量确定吸附畴的大小;当吸附畴的尺寸分布服从无规分布时,超晶格衍射柬增宽,衍射斑点增大,测量衍射束的半峰宽,可定量确定吸附畴的平均尺寸.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双层单元结构模型",计算了模型中金属-类金属的有效成键数与类金属成分的关系,从而对由液态淬火制备的Fe-Si-B系非晶态合金的扬氏模量随类金属含量的增加而线性地增加,且添加类金属B比添加Si更为有效等重要实验结果,作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并为进一步提高非晶合金的杨氏模量指明了探索的途径.
摘要:本文利用等效框架的概念,对横力作用下的多层多跨的比例框架,求出了侧移曲线的表达式,并制作了曲线图表,以便设计时运用.从图表可以看出,高层框架横向位移的特点取决于参数αH.仅当αH之值超过10至15时,高层框架的横向位移才基本上具有剪切变形的形态.
摘要:本文根据水锤机理和液控蝶阀的功能,提出了如何为流阻系数和蝶板型式寻优的基本原则,并据以设计出具有很大经济效益的两种蝶板型式.进而运用相似原理,进行了相应的流阻试验,计算并绘出了完整的流阻系数曲线,为指导设计、研制和正确安装使用这种先进阀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其流阻系数值逐步接近于世界先进水平.
摘要:在索伯列夫空间的应用中,半范数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索伯列夫空间半范数的某些性质及其与某类商范数的关系,得到了一些新结果.
摘要:本文讨论一类三阶时滞泛函微分方程的解的渐近性质,并给出了若干保证这类方程的一切解当t→∞时具有极限以及一切振动解趋于零的充分条件.
摘要:据湖南省新华书店统计资料:我社自1986年9月出书以来,到今年七月底止,通过中国图书贸易总公司、北京国际书店和香港三联书店向国外销售新书18种3420册.这些销往国外的图书及外销数量是:
摘要:The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a comprehensive academic periodical,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56 as a forum wher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could be made known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Today,the Journal is still loyal to that endeavor.The Journal is a quarterly publication with issues distributed on the 20th of the last month of each
地址: 邮政编码:410082
联系电话:0731-88822870 传真:0731-88821734 E-mail:hdxuebao@ijournals.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