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一般局部凸空间X中,通过X中的有界集B,我们构造了新的有界集B^∪以及由B^∪组成的有界集族B^∪,利用^∪中有界集的良好性质,得到了X的强对偶空间X^*可距离化的一个充要条件。并由此证明了:由Xn所构成的严格归纳极限空间X的强对偶空间X^*可距离化的充要条件是诸Xn^*都可距离化;(LB)空间X的强对偶X^*可距离化而(LF)空间X的强对偶X^*不可距离化;广义函数空间D^*(Ω)和E^*(Ω)都不可距离化。
摘要:讨论了线性流形上广义次对称矩阵反问题的最小二乘解及其逼近问题。利用矩阵的奇异值分解和矩阵分块方法,得到了最小二乘解的一般表达式。给出了线性流形上矩阵反问题的可解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且就相应的逼近问题,利用Frobenius范数的正交不变性和闭凸维上的逼近理论,得到了最佳逼近问题惟一解的表达式。
摘要:提出了一种ARMA模型的线性估计方法,这种方法通过两次AR模型的估计来实现ARMA的估计。讨论了一维时间序列开环系统、闭环系统的辨识方法及定阶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直接用于结构状态监测。
摘要:利用哈密顿原理建立了支承运动情况下变速旋转梁的弹性振动方程及边界条件。根据模态分析方法,利用边界条件以及模态函数的性质,得到了一组惯性解耦时变系数的模态坐标方程组。并分析了几种特殊情况下的经典时变振动方程即Hill方程和Mathieu方程。将时变系数的常微分方程组变为增量形式,根据Newmark方法逐步积分,运用梁端部弹性振动的相轨迹分析了该时变系统的稳定性。最后给出了变角速度情况下,常有支承运动旋转梁的稳定性分析算例。
摘要:采用一种固液反应球磨专利技术制备了TiAl,NiAl和FeAl系金属间化合物,所谓固液反应球磨技术是在一定温度区间,球磨介质对金属液体进行球磨时,磨球和金属液体反应生成固态的金属间化合物粉末;为了加速反应进行,也可以在金属液体中加入与磨球成分相同的金属粉末。本研究对固液反应球磨与类似条件下的高能行星球磨(机械合金化)制备金属间化合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固液反应球磨和普通的高能球磨机械合金化相比,具有更高的的效率,可以加快合金化的速率,能够生成机械合金化不能合成的金属间化合物。最后对固波反应球磨的机理和特点进行了探讨。
摘要: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表面镀有Fe—TiO2光催化薄膜的自洁净玻璃,并利用DTA—TG,XRD,SEM等手段研究了Fe—TiO2光催化薄膜的结构与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量了不同镀膜层数的玻璃的透光率。通过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敌敌畏的水溶液,研究了不同铁含量以及不同镀膜层数对自洁净玻璃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催化薄膜主要由粒径为几十纳米的Fe3O4和TiO2颗粒构成;铁离子掺杂可以提高自洁净玻璃的光催化活性,在同样镀膜层数(2层)的情况下,[Fe]/[TiO2](摩尔比)=0.005时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当用同样浓度的铁离子掺杂时,镀膜层数为9的光催化活性最高。
摘要:通过循环伏安法、旋转圆盘电极等方法研究了有机锡化合物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以及吸附有机锡化合物的铂电校对硝酸根和亚硝酸根的催化还原性能和pH的影响。结果表明二乙基锡在铂电极上的吸附对N03^-和N02^-的还原具有催化作用。还原时过电位减少,根据其还原过程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可能的催化机理。同时通过催化过程动力学分析由实验得到了催化速率常数。
摘要:介绍了如下几种色料的制备:(1)ZnFeCrO4;(2)ZnFeCrO4中部份ZnO被FeO或NiO FeO所置换;(3)ZnFeCrO4中部份Fe2O3或部份Fe2O3 Cr2O3被Al2O3所置换。借助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讨论了色料的合成过程和晶体结构。最后,通过色釉试验,参照色度测定数据,阐述了颜料的组成和结构对色釉颜色的影响。表明铁离子出现在尖晶石结构中四面体间隙位和八面体间隙位的能力是极为重要的。如果Fe^3 尽量少地占据四面体间隙位,则出现制出红色值对黄色值之比趋向极大的红棕色。
摘要:对纳米结构陶瓷(n—WC/12Co)涂层材料在金刚石砂轮精密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进行了较详细的试验研究,对常规结构陶瓷(c—WC/12Co)和n—WC/12Co涂层材料的磨削力作了对比磨削试验。分析了磨削工艺参数如砂轮磨削深度、工件进给速度、金刚石砂轮粘结剂类型和磨粒尺寸以及被磨试件材料特性等对磨削力的影响。结合被磨试件表面的扫描电镜(SEM)的观察,分析了n—WC/12Co涂层材料磨削的材料去除机理。
摘要:阐述了车用发动机振动测试方法,并对安装在实验台架上的6105Q一1C型车用柴油机进行了振动测试与分析,发现柴油机前端及横向振动较大。建议采用提高有关零部件制造精度与质量,减少活塞侧向力,改进机体结构形式、合理布置加强筋以提高机体刚度等措施来减轻振动。
摘要: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装配体设计中,必须建立一个有效合理的装配体数据结构。本文从装配体拆卸出发,构建了一个装配体的二叉树结构模型。通过对该结构的后序遍历,自动生成装配序列,能有效地描述装配体。
摘要:提出了模拟线性电路故障诊断中K故障假设下一组最优可测试成份确定的方法与步骤。该方法构成了故障定位的第一步,且与故障定位方法无关。本方法基于电路的可测试值计算和规范式不确定性组的确定,它在可测试性与不确定性组概念中具有严格的理论基础,其可测试性计算可直接从参数类型故障诊断技术中推得。
摘要:提出与研究了具有串并联谐振负载的晶闸管中频电源的一种新启动方法——负载充磁启动。该方法利用简单的辅助充磁电路,在启动时使负载槽路建立磁化能量1/2LI0^2,补充启动时电路的能量损失;在充磁电容器建立电能1/8CUd^2,保证充磁晶闸管和逆变桥主晶闸管之间的可靠换流,从而建立可靠的负载换流条件。文章建立了该方法工作过程的数学模型,完成了理论分析,得出了相应的设计公式。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表明该方法适用于串并联负载谐根逆变器。
摘要:描述了双馈同步电机(DFSM)的基本方程式,提出了其定子端、转子端和电机轴之间发生机电能量转换的基本关系。重点研究了不同转差率下双馈同步电机在发电、电动和电磁制动三种工况下的稳定区域、功率流及其高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其功率流分析和效率优化是正确的,为双馈同步电机的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电机断电后,如果有导条断裂,转子磁通在定子绕组中的感应电压将直接受到影响。根据这一特点,提出了一种诊断笼型感应电动机转子断条的新方法,即通过分析定子绕组中感应电压高次谐波的变化来确定转子断条故障。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消除三相电压不平衡以及电机磁饱和等现象对故障监测所造成的影响。仿真与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传统的圆弧条分法未能充分考虑加筋材料对于软基稳定性的影响,其计算结果偏于保守。通过对土工格室 碎石垫层处理的软弱路基和一般加筋软弱路基的加固机理以及破坏模式的比较分析,提出采用极限承载力概念的滑块平衡分析法对加筋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其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更符合土工格室 碎石垫层处理的软弱路基的真实可能破坏机理,是一种合理简便的方法。
摘要:通过试验探讨了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湘江微污染饮用水源中的可同化有机炎(AOC)、可生物降解有机炎(BDOC)、氨氮、铁、锰和浊度,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不同滤料介质组成的生物滤池具有不同的去除效果。由活性碳、石英砂组成的生物滤池对AOC、BDOC、氨氮、铁、锰等的去除效果比由无烟煤、陶粒和石英砂等滤料组成的生物滤池好,加氯水反冲洗对生物过滤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摘要:通过对国产UPVC给水管进行系统实验,对实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并与现有计算公式相比较,导出UPVC给水管沿程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为UPVC给水管的水头损失计算提供依据
摘要:介绍了建筑能耗分析及节能标准的现状,提出了建筑节能评估系统软件开发的基本模型。该模型由输入输出模块、工程数据库模块、建筑能耗分析模块、智能分析模块、节能设计模块、节能评估模块、主控模块七部分组成。同时将集成化和智能化思想贯穿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并通过计算机编程实现了其中的部分功能。
摘要:针对某城市住宅小区建立了风环境的物理和数学模型 ,方程组进行离散 ,速度压力解耦采用 IMPLE算法 .通过大源项方法将浸没在大气中的住宅视为流体的一部分 .计算求解了两种来流角度的风环境分布 .一是来流平行于 X轴线 ,二是来流风向与 X轴成30°.两种情形都表明南方地区的穿堂风效应明显 ,可用于夏季降温 .对位于来流上游侧的建筑 (住宅 )要加强抗风压、风振能力 ;而处于下游侧的建筑 (尤其是第二种情形 )气流涡旋死角较多 ,要注意防止污染物的堆积 .研究表明 ,使用数值方法可以得出住宅小区内速度分布的详细情况 ,可对小区的风环境参数进行全面评价 ,对研究住宅小区的建筑系统节能具有一定意义
摘要:主要讨论实时信息流在可靠组播传输中的控制问题。针对这种信息流对可靠性要求相对较低,但对端到端传输延迟和网络抖动的要求很高,特引入适应这一要求的功能路由器(Power Router)。功能路由器的主要功能是对反馈信息进行汇聚、数据包丢弃的局部恢复,以及当网络拥塞时,选择性的进行丢包。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功能路由器的引入使得传输的时延和抖动性有所提高,而且对于网络的拥塞有一定的自动适应能力。
摘要:研究金融网络中非齐次利率-流通量方程解的定性性质。对于网络中只有两个或三个节点的情形,通过对方程解的详细讨论,得到即时利率及流通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在m个节点的情形,利用常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网络中各节点即时利率的加权和为一常数,而各节点两两之间即时利率差最终将稳定地趋于其基本利率差。本文的结果对金融领域中出现的诸多现象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对以后的发展趋势作出了预测。
摘要:从有交流的策略形式的博奕(strategic-form game)和有交流的贝叶斯博奕(Bayesian game)两个方面介绍了引入有交流的博奕(Game With Communication)的概念能极大地简化博奕模型,而且能够得出更易于分析的均衡解,并指出了有交流的博奕的概念在经济活动中设计激励相容的协调机制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摘要:在质量阶梯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SZ模型讨论了企业研发投资规模报酬递减条件下企业研发行为和政府的研发政策,为领先企业提供研发补贴并对后来居上的企业征税,可以实现研发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补贴率和征税率取决于领先企业的研发成本优势和产品需求弹性。对模型结论进行了必要的分析和修正,并结合我国产业现状指出,适当下放研发激励政策制定权限,针对企业实施事前差别性补贴应是进一步的改革方向。
地址: 邮政编码:410082
联系电话:0731-88822870 传真:0731-88821734 E-mail:hdxuebao@ijournals.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今日访问量:686 总访问量:13524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