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7年第34卷第12期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水北调工程洺河渡槽耦合动力分析

      2007, 34(12).

      摘要 (950) HTML (0)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合理模拟临跨的静态荷载以及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对南水北调工程洺河大型渡槽典型槽段单跨渡槽进行结构地震动力分析.对于影响渡槽结构动力响应的盆式支座、槽内水体与结构的流固耦合作用以及桩基-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参照相关规范的原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反映其实际影响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研究了结构自振特性、结构各部位的动力位移、应力以及内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水体模拟方法和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得到的动力响应规律是一致的,动力响应值比较接近.

    • 南水北调工程氵名河渡槽耦合动力分析

      2007, 34(12).

      摘要 (839)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合理模拟临跨的静态荷载以及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对南水北调工程氵名河大型渡槽典型槽段单跨渡槽进行结构地震动力分析.对于影响渡槽结构动力响应的盆式支座、槽内水体与结构的流固耦合作用以及桩基-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参照相关规范的原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反映其实际影响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研究了结构自振特性、结构各部位的动力位移、应力以及内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水体模拟方法和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得到的动力响应规律是一致的,动力响应值比较接近.

    • >土木工程
    • 考虑衰减波特性的透射边界及其实现

      2007, 34(12).

      摘要 (1055) HTML (0)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几何衰减外行波,推导了几何衰减平面波多次透射边界、几何衰减球面波多次透射边界以及2种边界的频域反射系数,与无衰波多次透射边界相比,基于几何衰减波特性的多次透射边界在透射几何衰减外行波时,反射系数最小.通过对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进行二次开发,成功地将几何衰减波多次透射边界、无衰波多次透射边界以及粘弹性人工边界嵌入到有限元软件中,由3种人工边界下散射问题的有限元数值算例结果可知:考虑衰减波特性的二阶透射边界计算精度最高.

    • 考虑轴压比影响时框架稳定性的刚重比控制方法

      2007, 34(12).

      摘要 (1053) HTML (0) PDF 0.00 Byte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变框架柱的轴压比,对10根钢筋混凝土柱与5根钢柱进行压弯试验,拟合了轴压比对框架柱抗侧刚度的影响公式.用等效水平力方法推导了结构临界重力荷载,提出了基于结构刚重比控制的框架重力二阶效应的稳定计算方法,给出了考虑轴压比影响时框架结构稳定性的刚重比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考虑轴压比影响,框架柱抗侧刚度提高,使得计算的刚重比更容易满足规范关于框架结构稳定性对刚重比的要求,考虑轴压比对框架柱抗侧刚度的影响,符合工程实际,为现行规范对高层框架侧移计算的完善提供参考.

    • 运动荷载作用下Vlazov地基上梁的动力分析

      2007, 34(12).

      摘要 (1084)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Vlazov地基模型,研究了运动荷载作用下弹性地基上梁的动力响应问题.运用Fourier积分变换和留数定理对动力控制方程进行求解,得到了平面应变条件下覆盖于基岩的均质弹性层和非均质弹性层地基上梁的动力响应解析解,并进一步分析了荷载运动速度、地基厚度及地基非均质性等对梁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荷载运动速度、地基厚度及地基土的非均质性对梁的变形影响较大.

    • 南水北调工程洛河渡槽耦合动力分析

      2007, 34(12).

      摘要 (927) HTML (0)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合理模拟临跨的静态荷载以及质量影响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元对南水北调工程沼河大型渡槽典型槽段单跨渡槽进行结构地震动力分析,对于影响渡槽结构动力响应的盆式支座、槽内水体与结构的流固耦合作用以及桩基-土体的动力相互作用,参照相关规范的原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尽可能反映其实际影响和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研究了结构自振特性、结构各部位的动力位移、应力以及内力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水体模拟方法和不同计算分析方法得到的动力响应规律是一致的,动力响应值比较接近。

    • 自锚式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形的计算方法

      2007, 34(12).

      摘要 (979) HTML (0)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了自锚式悬索桥空间主缆线形的精确计算方法,根据主缆在吊杆之间的各索段在自重作用下呈悬链线,推导并研究了空间主缆在吊杆力作用下坐标的迭代计算方法.根据主缆空间线形及其理论交点,确定合理的鞍座位置,根据主缆无应力长度不变的原则,确定主缆的空缆线形.基于上述理论,以某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为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给出了主缆无应力长度、鞍座位置、鞍座预偏量等,确定了该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及空缆状态时的线形.算例分析表明:空间缆索自锚式悬索桥主缆线形计算方法是正确、可行的.

    • 换气量对地板送风房间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影响

      2007, 34(12).

      摘要 (1026) HTML (0)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因素.为了研究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空气品质,分析了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影响因素,建立了关于颗粒物浓度的模型,求出其分析解,并提出"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因子作为反映房间颗粒物浓度衰减速度的参数.基于该模型的解析结果,发现换气量是通风时对房间颗粒浓度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一间地板送风全比例模型房间内进行了实验,实验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能正确有效地预测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大换气量可以使地板送风空调系统室内可吸入颗粒物浓度降低且颗粒物浓度准稳定时间缩短.

    • >机电工程
    • 氮化硅陶瓷的ELID高速磨削工艺试验研究

      2007, 34(12).

      摘要 (1106)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采用封闭式阴极装置实现高速ELID磨削的基础上,对氮化硅陶瓷的ELID高速磨削工艺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与非ELID高速磨削工艺的对比,揭示了氮化硅陶瓷ELID高速磨削的工艺机理,并给出了其表面粗糙度、磨削力与工艺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表明:ELID高速磨削工艺能大大地减小氮化硅陶瓷的表面粗糙度值及磨削力,获得较好的表面质量.此外,砂轮线速度和磨削深度对其表面粗糙度值没有显著影响,且变化没有明显规律;而工件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值存在一定的影响,表面粗糙度值随着工件进给速度的提高而增加,即表面加工质量有下降的趋势;ELID高速磨削工艺中的各类磨削参数均对氮化硅陶瓷的磨削力产生重大影响:磨削深度增加或工件速度的加快,都使磨削力变大;砂轮线速度的增加则导致磨削力下降.

    • 网络化控制系统连续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2007, 34(12).

      摘要 (950)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一类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连续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设计问题.假设网络化控制系统的被控对象为一个定常时滞系统,其网络诱导时滞是随机的且小于一个采样周期的情况下,将此类网络化控制系统模型化为一个混合系统.然后采用李亚普诺夫函数、线性矩阵不等式的方法推导出了该网络化控制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根据此充分条件,给定一个等式约束,然后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获得了连续动态输出反馈镇定控制器.最后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和仿真实例说明了此设计方法是有效的.

    • 基于V-A法的光纤式电流测量仪研究

      2007, 34(12).

      摘要 (909)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超高压输电系统的基于V-A法的电流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基于该方法的电流测量仪.该仪器的取样元件为输电导线,采用硅钢片作为高压电源的材料,利用光纤隔离高电位和传递测量信息,能观测系统短路电流的波形,测量误差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补偿,其精度高于0.5级.运行结果表明:该仪器的动态性能优于电流互感器,达到了设计要求.

    • 降低开关磁阻电机径向力的控制参数优化研究

      2007, 34(12).

      摘要 (1024) HTML (0) PDF 0.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降低开关磁阻(SR)电机的振动和噪声,建立了SR电机径向力计算的有限元(FE)模型,对各典型转子位置和相电流下的SR电机径向力分别进行有限元计算.基于有限元计算结果,应用三次样条插值进一步计算所有转子位置和相电流下的径向力,以保证径向力计算既有一定的精度又有良好的快速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电压PWM控制方式下SR电机调速系统仿真模型,对开通角、关断角优化组合以降低SR电机径向力及其他性能指标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样机合适的开通角(θon)和(θoff)关断角分别为0°和22°左右.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双环缝喷射共沉积SiC颗粒的捕获与分布研究

      2007, 34(12).

      摘要 (878) HTML (0)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坩埚移动式喷射共沉积装置及其双环缝复合雾化器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坯件,研究了过程中增强颗粒的捕获机制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双环缝复合雾化器所引入的SiC颗粒捕获率较高,分布均匀;增强颗粒主要在雾化初时阶段被雾化液滴所捕获,而沉积坯表面因基本呈固相且温度较低,对SiC颗粒的直接捕获效果不明显;沉积坯快冷凝固界面前沿捕获对SiC颗粒的分布影响不大,SiC颗粒在沉积坯中的最终分布主要取决于由雾化液滴对增强颗粒的捕获,特别决定于SiC颗粒在单个雾化颗粒内部及空间雾化颗粒群中的分布.

    • >化学工程
    • 含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2007, 34(12).

      摘要 (1004)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 更正启示

      2007, 34(12).

      摘要 (894) HTML (0)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刊2007年第9期71页“基于壳聚糖载体的蛋白质药物纳米颗粒制备研究”一文的作者及作者单位署名应更正为:吴萍,何晓晓,王柯敏,谭蔚泓,郑明彬,彭姣凤(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化工学院,湖南长沙410082)

    • >化学工程
    • 双核中性镍的合成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2007, 34(12).

      摘要 (974)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希夫碱缩合反应,制得水杨醛亚胺配体(3),其Na盐与trans-NiClPh(PPh3)2合成了新型中性镍配合物4{[o-(3-Cyclopentenyl)-(5-Me)C6H2--oC(H)=N-2,6-(i-Pr)2C6H2]2CH2}[Ni(Ph3P)(Ph)]2.经Ni(COD)2活化,配合物4的最高活性达12.12×105gPE/(molNi.h),所得聚合物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在1.93×104~9.49×104之间.研究了不同聚合条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配合物4可以作为单组分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活性高达1.49×105gPE/(molNi.h),所得聚乙稀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分别达到了5.27×104和3.34.

    • >环境工程
    • 表面活性剂与纳米SiO2作用下聚合铝的絮凝特性

      2007, 34(12).

      摘要 (1011) HTML (0)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6NTU高岭土原水中,溶入低浓度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投加聚合铝PAC与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止沉降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对SDS与纳米SiO2作用下PAC的絮凝特性与絮体分形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SDS时,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SDS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iur方程;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SDS的表观去除率较低.SDS阻碍絮凝初絮体的形成.纳米SiO2使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对无机颗粒处理效果较差,但对去除有机物有利.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助凝剂纳米SiO2能促进PAC对无机颗粒与SDS絮凝,处理效果显著.悬浊液中絮体粒径大,有效质量密度增加,沉速加快,分维值下降.

    • 改进支持向量机对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的故障诊断

      2007, 34(12).

      摘要 (948) HTML (0) PDF 0.00 Byte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污水处理厂运行时故障数据不平衡性和代价敏感等特点,构造风险泛函RWLOO(α)来改进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并用遗传算法(GA)对风险泛函求全局最优.在GA对RWLOO(α)寻优过程中,SVM的几个参数以及核函数同时进行最优化.结果表明:用改进的SVM对污水处理厂的故障数据进行分类时,比未经改进的SVM错分类率低16.5%.

    • >数理科学
    • 两类变系数KdV方程的新精确孤波解

      2007, 34(12).

      摘要 (999)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试探方法得到辅助常微分方程的一些新的孤波解.利用该方程及其解,采用改进的tanh函数展开法研究了第1类和第2类变系数KdV方程,获得了在一定条件下的若干新精确孤波解.该方法也适合求解其他变系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孤波解.

    • 闭格与拓扑交结构

      2007, 34(12).

      摘要 (1020)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定义了一种新形式的格——闭格以及一种新的交结构——拓扑交结构,并证明闭格与有上界的拓扑交结构是一一对应的,闭半格与拓扑交结构也是一一对应的.从范畴的观点来看,闭格构成的范畴TL与有上界的拓扑交结构所构成的范畴TTS是范畴等价的;闭半格所构成的范畴TSL与拓扑交结构所构成的范畴TS也是范畴等价的.

    • >管理工程
    • 基于RAROC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优势原理及数学证明

      2007, 34(12).

      摘要 (1440) HTML (0)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并证明了基于RAROC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比较优势原理.以任意2家银行有各自固定的RAROC为前提,在对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贷款定价上因总成本率和RAROC的不同而分别存在优势.这一比较优势原理可作为商业银行选择贷款客户的理论依据.

    • 现代农村物流与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007, 34(12).

      摘要 (1090) HTML (0)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影响现代农村物流的发展有许多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农村物流发展初期,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自然灾害是影响农村物流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农村城市化程度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农村教育发展及政府相关政策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物流,必须加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 大规模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研究

      2007, 34(12).

      摘要 (1284)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大规模物流配送车辆调度问题,提出其整数规划数学模型,把大规模配送车辆调度问题(VRP)转化为配送区域划分问题和单车线路优化问题2个子问题,用改进的基地启发式分区算法(ILBH)解决配送区域划分问题,运用混合遗传算法(GA NS)解决分区域后区域内的配送车辆的单车线路优化问题.此改进的2阶段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配送条件下,在可行时间内得到近似解或满意解的问题,该方法已在某物流企业中成功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成果在城市配送系统中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应用推广前景.

    • 湖南大学学报2007年总目次

      2007, 34(12).

      摘要 (778) HTML (0)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木工程】土-箱基-框架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试验研究……………………………………尚守平,张继松,王海东,朱志辉(2007,1,1)粘弹性阻尼器消能结构基于H2和H∞性能优化设计………………………………………雷劲松,陈敏,邹银生(2007,1,5)体育馆屋盖的风洞试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杨有根,刘光栋(2007,1,9)土钉支护加固机理的数值分析………………………………………………………………贺若兰,张平,李宁(2007,1,14)板柱结构边柱节点的受冲切承载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07年第34卷第12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刊期浏览
本期排行

PDF下载排行

HTML阅读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