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09年第36卷第8期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位移及滞回耗能的结构抗震性能评估新方法

      2009, 36(8).

      摘要 (1132) HTML (0) PDF 0.00 Byte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Pushover分析的基本假定,推导了多自由度体系结构与其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之间位移及能量的近似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Park-Ang模型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损伤指标进行合理估计,并据此对结构的抗震性能作出综合评估.本文方法能同时体现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变形及滞回耗能总量对其损伤造成的影响,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为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对一典型的7层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算例验证.结果表明,算例结构的整体损伤指标估计误差仅为7.0%左右,其中位移项估计误差约为6.6%,能量项估计误差约为9.9%.

    • 带偏心支撑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009, 36(8).

      摘要 (1359) HTML (0) PDF 0.00 Byte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外钢框架部分加设多列式并连偏心支撑、多列帽腰连偏心支撑,采用结构分析与设计的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未设支撑、设置偏心支撑、改变偏心支撑的位置和数量的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该结构的自振周期、结构侧移、层间位移角、倾覆力矩比、各层总剪力、各层总弯矩、钢框架承担的剪力及剪力调整系数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高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的偏心支撑分布方式和帽腰支撑设置的原则,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理论参考.

    • 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2009, 36(8).

      摘要 (1306) HTML (0) PDF 0.00 Byte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通过模拟大气边界层风场对广州国际会展中心模型进行风压分布风洞试验.得到了平均风压系数、极小风压系数的等值线图,同时分析了位于高湍流区域的大跨屋盖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分布特性、相干特性以及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负风压主要发生在迎风角区,但在下风向会出现正压力;脉动风压相干性随着频率与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 DSP早强高强灌浆料综合性能研究

      2009, 36(8).

      摘要 (1210) HTML (0) PDF 0.00 Byte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DSP原理,通过在水泥中掺加硅灰、石英粉、膨胀剂和纳米SiO2,用比水泥颗粒尺寸小1~2个数量级的硅灰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增加水泥的密实程度,再用颗粒尺寸更小的纳米SiO2填充水泥与硅灰之间的空隙,使得整个胶凝体系的密实度达到最大.通过大量的实验,研制出1 d强度高达45 MPa,28 d强度高达110 MPa,扩展度超过400 mm,无泌水,微膨胀的早强、高强的高性能水泥基灌浆材料.

    • 基于损伤力影响线的静定梁损伤识别研究

      2009, 36(8).

      摘要 (1149) HTML (0) PDF 0.00 Byte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应用最为广泛的静定桥梁结构,提出利用损伤力影响线进行结构多处损伤识别的方法.当静定梁结构损伤时,损伤前后的位移残差可视为在损伤单元处作用损伤等效力产生的影响线,故可利用影响线的拐点来识别结构的损伤部位,通过影响线峰值直接识别单元损伤程度,从而避免复杂的反演识别计算.利用位移互等定理和有效独立法对测点布置进行研究,指出仅采用一个位移测点即可识别多处发生的损伤.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识别静定梁结构的多处损伤,且对测量误差具有一定的免疫力.

    • 侧面碰撞中B柱侵入速度及变形模式对乘员损伤影响的研究

      2009, 36(8).

      摘要 (1105) HTML (0) PDF 0.00 Byte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概念设计方法,通过参照实车和仿真中侧围部件的一般侵入速度曲线和B柱的变形模式,提取了对B柱特定部位进行加载的三条简化的侵入速度曲线,并建立了B柱/假人的简化计算模型.研究改变B柱指定部位的侵入速度曲线,并以MADYMO软件为工具计算得到了27组假人的损伤值以及B柱的变形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减小B柱整体侵入速度、合理分配B柱各部位的侵入速度以及使B柱产生较好的变形模式,能够有效地降低侧面碰撞中假人的损伤风险.

    •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的控制与仿真分析

      2009, 36(8).

      摘要 (1154) HTML (0) PDF 0.00 Byte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具有良好耐压性能的背靠背二极管箝位式三电平拓扑结构引入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研究了一种新的高压大容量变流器.在分析该变流器中所采用的拓扑结构的数学模型及整流与逆变侧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运用MATLAB/ Simulink模拟了该变流器在风速变化引起风机最大功率点偏移时的工作情况.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拓扑结构变流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及稳态性能,能够较好地满足当前直驱型风电系统中变流器电压等级与容量不断增大的需求.

    • 一种MANET中基于位置信息的ZRP路由协议

      2009, 36(8).

      摘要 (1312) HTML (0) PDF 0.00 Byte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介绍了移动自组网和现有的一些路由协议,然后分析了移动自组网中ZRP协议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协议L-ZRP.L-ZRP是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ZRP协议.为了避免路由发现的盲目性,L-ZRP只在节点位置变化大于一定程度时才启动路由发现.通过目的节点的位置信息,L-ZRP能够确定一个包转发域,以此来限制包转发的范围.在L-ZRP中,分组中所携带的位置信息在节点移动造成位置明显改变时也能够及时更新.这些特点使得L-ZRP能够适应节点的移动性.最后使用NS2对L-ZRP协议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显示L-ZRP在减少路由开销和平均端到端时延、提高包投递率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 基于Park变换和DRNN的定子绕组匝间故障诊断方法

      2009, 36(8).

      摘要 (1290) HTML (0) PDF 0.00 Byte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定子电流信号检测方法诊断三相交流电机定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时,会受到电网电压不对称和负载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为克服这一缺陷,提出了基于派克变换和对角递归神经网络(DRNN)的定子绕组匝间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根据派克变换得到三相电流派克矢量模的轨迹变化,通过频谱分析提取故障严重度特征因子.为进一步确定短路绕组的匝数,综合考虑负载、三相输入电压不平衡度的变化情况,构建基于DRNN的短路匝数诊断模型.根据此方法,构建了试验系统并进行了匝间短路试验,试验结果证明:基于Park变换和DRNN的诊断方法,不但在稳态工况下可精确确定定子绕组短路故障的严重度及匝数,而且在电机启动、负载、电压不平衡动态变化时,取得比前馈神经网络(FFNN)故障诊断模型更好的诊断结果.

    • 考虑静态安全性和鞍结分岔稳定性的ATC的计算

      2009, 36(8).

      摘要 (1176) HTML (0) PDF 0.00 Byte (2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包括传统静态安全性和鞍结分岔稳定性的可用输电能力(Available Transfer Capability, ATC)的新模型.该模型将系统安全性约束的众多不等式转化为一个半光滑等式约束方程组,结合鞍结分岔稳定性的约束条件,构建了一类同时考虑安全性和稳定性的ATC模型的半光滑方程系统.基于光滑化策略和方法,建立了模型求解的Levenberg-Marquardt计算方法.9节点和30节点系统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和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搅拌铸造SiCp/2024复合材料的研究

      2009, 36(8).

      摘要 (1567) HTML (0) PDF 0.00 Byte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工程计算ANSYS有限元软件对搅拌坩埚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搅拌器结构对熔体流场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多级搅拌器有助于搅拌混合过程.对搅拌制备工艺参数对颗粒分布状态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力学测试结果表明,与基体合金相比,SiC颗粒的加入提高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硬度,延伸率略有下降.拉伸断口观察表明,铸态SiCp/2024复合材料主要断裂方式为SiC颗粒断裂和界面脱粘.

    • 直接沉淀法制备纤维状纳米Al2O3

      2009, 36(8).

      摘要 (1342) HTML (0) PDF 0.00 Byte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方法很多,但所制备的产物多为球形或不规则的粒状,呈纤维状的纳米Al2O3粒子的报道不多.本文以Al2(SO4)3·18H2O和NaOH为原料,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控制反应温度为65 ℃,Al2(SO4)3初始浓度为0.5 mol/L,以直接沉淀法先合成纤维状氧化铝的前驱体,然后在1 000 ℃下煅烧2 h得到直径为5~10 nm,长为60~120 nm,分散良好的γ-Al2O3短纤维.通过TEM,XRD等检测手段对各阶段产物的表征和分析,详细讨论了洗滤方式,反应温度,Al2(SO4)3初始浓度对前驱体产物粒径形貌的影响,以及煅烧温度对最后产物形态和晶型的调整.

    • 黄浦江和长江原水臭氧化工艺中BrO-3的生成

      2009, 36(8).

      摘要 (1114) HTML (0) PDF 0.00 Byte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黄浦江和长江原水,通过臭氧化小试实验研究副产物溴酸根(BrO-3)的生成.结果表明,黄浦江原水中含溴离子(Br-)较少,生成的BrO-3超标风险较低;而长江原水中Br-含量较高,为103.5 μg/L;1.6 mg/L初始溶解O3、pH 7.3、B-r 100 μg/L、25 ℃条件下,长江原水臭氧化30 min后生成了15.2 μg/L BrO-3,超过国家标准10 μg/L(GB 5749-2006)的限值规定.调低pH值、减少初始O3浓度、降低温度均有利于控制BrO-3的生成.长江原水臭氧化过程中ct值和BrO-3生成量之间线性关系较好.实验中OUT指标与BrO-3生成量的线性关系不明显,不可代替ct作为衡量BrO-3的标准.

    • 含铜堆肥施用对红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机理研究

      2009, 36(8).

      摘要 (1333) HTML (0) PDF 0.00 Byte (2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生活垃圾、畜禽粪便等堆肥原料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非常普遍.因此,研究重金属污染堆肥对土壤及地下水的污染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我国南方广泛分布的旱地红壤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土柱模拟降雨实验,探讨不同程度Cu污染堆肥施用到红壤后在土壤中的迁移规律及对地下水的污染机理,揭示堆肥中的Cu 在红壤各土层中的形态分布,以及铜的迁移与渗滤液的pH、电导率、可溶性有机质等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8 h时逐渐有Cu随渗滤液流出,在11 h时Cu浓度达到0.015 mg/kg 左右.随着 Cu 在土柱中的迁移,渗滤液pH呈下降趋势,且堆肥中铜的浓度越高,渗滤液pH值下降越大. Cu污染堆肥处理比对照处理的渗滤液中DOM最大浓度渗出时间提前2 h.在模拟降雨完成后,Tessier法测定土柱中的Cu形态在表层、次表层、深层土壤中所占的百分比结果表明:铜在各层中主要以相对稳定的残渣态存在,可交换态、铁锰结合态向有机结合态转化,高铜污染堆肥处理的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所占比例比低铜污染堆肥处理的高,且随着土柱的深度而增加.

    • 一站式政务环境中的服务动态组合算法

      2009, 36(8).

      摘要 (1166) HTML (0) PDF 0.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语义服务链的服务动态组合算法.该算法采用面向语义的Petri网来表示政务服务,并给出了组合服务的生成实例及其控制执行的本体服务链.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可接受的链接时间内,自动组合出复杂政务服务的链接成功率达到80%以上,有效提高了服务组合的质量和效率.

    • YHFT-DSP外部同步存储器接口时序设计优化

      2009, 36(8).

      摘要 (1300) HTML (0) PDF 0.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YHFT-DSP外部同步存储器接口的时序问题,本文综合考虑工程实际、设计开销和实现自动化等因素,给出了封装延时差、单元延时和IO单元虚延时三种优化方法.芯片测试结果表明:基于时钟提前的IO单元虚延时方法能够高效地实现133 MHz时钟频率的外部同步存储器接口访问.

    • 最小化生命期破产概率的最优投资

      2009, 36(8).

      摘要 (1214) HTML (0) PDF 0.00 Byte (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最小化生命期破产概率准则下的最优投资问题.假设投资者具有财富依赖型线性消费率,运用最优随机控制理论,通过求解模型相对应的HJB方程,我们得到了投资者生命期内破产概率取最小值的最优投资策略及相应的最小破产概率.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例子.结果表明,在最优评价标准为最小化破产概率时,死亡风险对投资者具体投资行为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 大飞机项目对相关产业影响的CGE研究

      2009, 36(8).

      摘要 (1258) HTML (0) PDF 0.00 Byte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应用索洛余值法以及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测度大飞机项目对技术进步的作用,然后运用一个中国动态CGE模型--MCHUGE模型定量研究大飞机项目启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投资与技术进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大飞机项目的启动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富有积极的作用,但大飞机项目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对所有行业的产出水平都有积极的影响.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09年第36卷第8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刊期浏览
本期排行

PDF下载排行

HTML阅读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