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0年第37卷第10期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线性互补算法的叠梁接触规律研究

      2010, 37(10):1-6.

      摘要 (911) HTML (0) PDF 0.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确定叠梁层间发生接触的区间及接触力分布规律是叠梁计算的关键.为克服以往解析解答得到的结论不合实际的现象,将叠梁接触问题构造为线性互补问题,并给出其一般求解过程.为验证该法的合理性,以梁与刚体接触问题的Timoshenko解答与胡海昌解答为例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典型荷载作用下的叠梁接触问题进行了计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刚度比、荷载作用形式以及剪切挠度对叠梁层间接触规律影响均非常明显;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叠梁接触力由集中力变为分布力;集中力作用下,叠梁接触趋于点接触,均布力作用下,叠梁接触趋于线接触;上下梁刚度相等是叠梁接触力分布规律的一个转折点,不同的上下梁刚度比会得到不同的接触规律.

    • 大跨度屋盖风荷载的大涡模拟研究

      2010, 37(10):7-12.

      摘要 (1061) HTML (0) PDF 0.00 Byte (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一种新的湍流脉动流场产生方法DSRFG (discretizing and synthesizing random flow generation)模拟风场实际的湍流边界条件.采用一种新的大涡模拟LES(Large Eddy Simulation)的亚格子模型,基于linux系统下软件平台Fluent6.3的并行计算技术,计算了长沙机场扩建航站楼屋盖结构在5个风向下的风荷载.根据对机场屋盖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系数分布规律的分析,给出了各风向角下屋面的表面风压分布特性和最不利风向角,为长沙机场扩建航站楼的抗风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为进一步发展此类复杂建筑结构在复杂湍流环境下的风荷载数值风洞技术提供参考.

    • 两点支承平面结构多点输入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2010, 37(10):13-19.

      摘要 (1030) HTML (0)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推导双支座双质点简化模型多点输入地震响应功率谱密度函数解析式,从中分离出多点效应项,借此研究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等多点输入效应对大跨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并以一门式桁架结构为例,检验由简化模型得到结果的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部分相干效应均增大结构拟静力响应;相对动力响应受行波效应影响呈三角函数式波动,极值点分布由自振频率与行波频率的比值确定,极值点特性由振型特性与地震动方向共同确定;部分相干效应减小相对动力响应随行波频率的变化幅度,但不改变相对动力响应的极值点分布规律.对于实际工程而言,选取不同的视波速得到的结构响应差别很大,应使用可靠视波速或采用多个可能视波速试算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相对较小,特别是当结构跨度较小时,几乎不受部分相干效应的影响.

    • 非饱和残坡积土强度随含水量变化试验研究

      2010, 37(10):20-24.

      摘要 (1139) HTML (0)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直接研究非饱和土的强度随含水量的变化,建立引入含水量的强度公式,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在普通三轴仪上进行非饱和残坡积土的强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非饱和残坡积土的抗剪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明显减小,这说明水分对强度的影响剧烈引入参数峰残应力比对非饱和残坡积土的应变软化特性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最佳含水量为应力应变曲线从软化转变为硬化的临界含水量,且凝聚力c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呈指数衰减,内摩擦角φ值随含水量的增加呈线性衰减在此基础上提出非饱和残坡积土总应力强度公式,公式运用简单便捷,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 新型双向旋球阀工作过程动力学仿真分析

      2010, 37(10):25-29.

      摘要 (1161) HTML (0) PDF 0.00 Byte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具有双向硬密封功能的新型旋球阀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采用Gear预估-校正算法对新型双向硬密封旋球阀工作过程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阀板的偏心结构,新型双向硬密封旋球阀开启时所需要的扭矩比关闭时所需要的扭矩要小;在水流为5 m/s的情况下,新型双向硬密封旋球阀开启时施加在轴上的扭矩不得大于5 500 N·m,关闭时施加在轴上的力不得大于4 650 N·m,否则引起水锤现象.

    • 前轮自激摆振分岔特性研究

      2010, 37(10):30-34.

      摘要 (1081) HTML (0)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非线性理论研究了某非独立悬架汽车前轮自激摆振的分岔特性.利用非线性系统Hopf分岔发生的条件编制计算自激摆振分岔车速的MATLAB程序,绘制了不同转向结构参数、轮胎结构参数以及前轮定位参数对应的右车轮摆角幅值随车速变化的分岔图,分析了各参数对自激摆振的影响.结果表明,某些参数变化导致自激摆振发生时最大振幅所对应的车速改变;转向机构刚度、轮胎侧偏刚度和拖距对自激摆振的幅值影响较大.

    • 基于工况车辆燃油消耗的直观统计分析

      2010, 37(10):35-40.

      摘要 (977) HTML (0) PDF 0.00 Byte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汽车油耗高而难以有效分析其燃油消耗的详细特征,采用基于循环工况的发动机工作时间与燃油消耗率统计方法,分析了传统汽车发动机燃油消耗的详细三维分布特征.应用上述方法针对某传统客车在不同城市工况下进行仿真,统计其转速、转矩及其燃油消耗率时间历程,分析结果表明:发动机绝大多数工作点均落入低转速及低负荷区,并在这些工作区域内消耗太多的燃油.进一步指明了发动机节能设计的方向——发动机MAP的高效区域应向与实际工况相匹配的低速低负荷区移动以及通过混合动力技术减小发动机装机容量等措施,可为企业的产品更新和节能化设计提供实际指导.

    • 金属体积成形过程的无网格RPIM方法分析

      2010, 37(10):41-46.

      摘要 (1021) HTML (0) PDF 0.00 Byte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基于无网格径向点插值RPIM法的二维体积成形动态显式计算模型.采用具有Delta函数性质的RPIM形函数构造位移域,因此可以很方便地施加本质边界条件.基于防御节点法给出了二维接触碰撞问题的接触力计算方法,避免罚函数法罚因子选择问题,以及拉格朗日乘子法不适合显式算法的问题.采用完全拉格朗日格式和弹塑性本构关系解决金属体积成形过程所涉及的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问题,并通过将工件变形分解为偏量部分和体积部分,有效消除金属体积成形中的体积自锁现象.数值算例表明,该算法可方便准确处理大变形畸变问题,是模拟金属体积成形过程的一种有效方法.

    • 基于自抗扰控制器的电动轮自卸车的控制与仿真分析

      2010, 37(10):47-51.

      摘要 (1088) HTML (0) PDF 0.00 Byte (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矿用电动轮自卸车的变频调速矢量控制系统中感应电机参数时变严重,控制鲁棒性差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结构自抗扰控制器的感应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方案,将转子电阻时变看作磁链子系统的一种内扰,负载干扰对转速子系统的影响作为转速子系统的外扰,通过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不确定扰动予以估计和补偿.该方案有效地解决了参数时变对矢量控制系统解耦性能的影响,动态控制性能优于传统PI调节器,仿真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 电压凹陷的改进S变换检测方法

      2010, 37(10):52-56.

      摘要 (988) HTML (0)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出了一种利用改进S变换模时频矩阵检测电压凹陷特征量的方法.为达到最优分析性能,在保证基频幅值向量平直性的基础上,使其过渡时间最小,以此确定改进S变换的窗宽系数,从而能够准确检测出持续时间小于2个周期的短时电压凹陷幅值.提出利用基频幅值差分向量检测电压凹陷的起止时刻,以克服现有S变换方法对噪声敏感和定位效果受突变幅度影响的缺陷.通过与S变换方法的比较,证明了本文方法明显提高了电压凹陷幅值检测能力和起止时刻定位能力.

    • 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建模和仿真

      2010, 37(10):57-62.

      摘要 (1090) HTML (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双PWM变换器结构的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模型,基于下垂特性设计了永磁同步电机侧和网侧变换器的控制系统,可对永磁同步电机转速和变换器直流电压进行控制.利用Matlab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动态模型,对其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负荷变化情况下,微型燃气轮机分布式发电系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引入的转子惯性响应能改善系统的动态品质,使整个系统承受较大的负荷冲击.

    • PIP法制备孔径可调的有序多孔C/SiC复合材料

      2010, 37(10):63-66.

      摘要 (1150) HTML (0) PDF 0.00 Byte (1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原生态木材进行可控炭化,得到了保留木材生物形态的多孔炭模板(BPC),用有机硅烷前驱体对此模板浸渍进而裂解(PIP),可制备出孔径有序且大小可调的多孔炭/碳化硅复合材料(BPC/SiC).采用XRD,SEM,氮表面吸附等方法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抗氧化和力学性能等.结果表明PIP裂解产物为微晶态SiC,与多孔炭模板内表面结合良好,使炭模板氧化起始温度及峰值温度均提高150 ℃;控制浸渍剂浓度和浸渍次数,可控制复合材料的孔径尺寸和形状;浸渍-热解5次循环时,复合材料径向抗压强度可达56.7 MPa,6次循环时,轴向抗压强度可达17.0 MPa.

    • 预氧化时间对中间相沥青及其泡沫炭的影响

      2010, 37(10):67-71.

      摘要 (920) HTML (0)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AR中间相沥青进行300 ℃预氧化处理,获得氧化沥青,以AR中间相沥青和氧化沥青为原料制备泡沫炭,采用氮/氧、碳/硫分析仪和热分析仪分析原料的元素含量和热分解过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泡沫炭的微观形貌,研究了300 ℃预氧化处理对AR中间相沥青元素和热重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AR中间相沥青经300 ℃预氧化2 h,4 h和6 h后,沥青中氧元素含量由原来的0.85%增加到6.60%,10.47%和11.31%.AR中间相沥青经预氧化后获得了孔径较小的泡沫炭材料.当预氧化时间为6 h时,炭化和石墨化泡沫炭的压缩强度分别为12.07 MPa和9.06 MPa.

    •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丝状真菌简青霉遗传转化的研究

      2010, 37(10):72-76.

      摘要 (1012) HTML (0)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LBA4404介导,建立了丝状真菌简青霉(Penicillium simplicissimum)H5的遗传转化系统.潮霉素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 blot分子鉴定等结果表明:筛选获得的转化子能够稳定遗传,外源的TDNA以单拷贝随机整合到简青霉的基因组中.实验初步研究了农杆菌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和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转化效率的影响,经过优化后转化体系的效率可达50个转化子/105个孢子.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在简青霉上的运用,将为研究该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 静电纺丝制备Y3Al5O12∶Tb3+发光纳米纤维

      2010, 37(10):77-82.

      摘要 (1145) HTML (0)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制备了非晶态的PVP(polyvinyl pyrrolidone)/[Y(NO3)3+Al(NO3)3+Tb(NO3)3]复合纳米纤维,经900 ℃焙烧10 h后,获得了单相石榴石型的Y3Al5O12∶Tb3+(简称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直径约70 nm,长度大于100 μm.当焙烧温度高于550 ℃时,复合纳米纤维中水分、有机物和硝酸盐分解挥发完毕,样品不再失重,总失重率为86.7%.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在273 nm的紫外光激发下,发射出Tb3+ 离子特征的543 nm的明亮绿光.讨论了YAG∶Tb3+ 发光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该技术可以用来制备其他石榴石型化合物纳米纤维.

    • 不同消毒剂对饮用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

      2010, 37(10):83-87.

      摘要 (817) HTML (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不同的消毒剂对黄浦江原水进行试验,考察不同消毒剂量对水中营养基质及其组成组成部分所占比例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消毒剂对水中营养基质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氯投量为1~4 mg/L时, 对水中有机物的氧化作用可以分为高速反应和低速反应两个阶段,水中的AOC组成中AOCNOX占优势.氯胺消毒时,管网中AOC变化幅度较小,出现高峰的时间比氯消毒滞后,低强度(0.038 mW/cm2)的紫外线照射对营养基质没有影响,中高强度(0.076 mW/cm2和0.153 mW/cm2)的紫外光照射后,水中营养基质随紫外光剂量的增大先降低后升高,AOC各组成部分中AOCP17和AOC的变化一致,AOCNOX变化较小.

    • 基于政府参与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模型研究

      2010, 37(10):88-92.

      摘要 (1074) HTML (0)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府行为能够对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能够显著的影响到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的市场潜力.通过对Bass模型进行优化,引入政府非恒定影响系数并改变市场潜力m不可变的假设,建立政府参与下的信息通信技术标准扩散模型(GP模型).基于Bass模型和GP模型分别对政府在技术标准扩散中有显著作用的韩国CDMA扩散进行分析,并通过经济检验和统计检验比较Bass模型和GP模型,发现GP模型在有政府参与的技术标准扩散的市场潜力分析上优于原始的Bass模型,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政府行为能够对ICT技术标准市场潜力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加速扩散的结论.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10年第37卷第10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刊期浏览
本期排行

PDF下载排行

HTML阅读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