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探讨新型预制预应力薄板(带肋且肋上设有孔洞,截面刚度呈阶梯形变化)的短期刚度与弯曲挠度的计算方法,进行了10块矩形肋预制预应力带肋薄板、2块T形肋预制预应力带肋薄板静载试验,得到了跨中荷载 -挠度曲线.理论推导得到考虑肋上孔洞分布及肋端缺口的预制预应力带肋薄板弯曲挠度通用公式以及等效刚度公式,便于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计算.对比分析了基于等效刚度公式计算及试验得到的跨中荷载 -挠度曲线,结果表明:均布荷载作用下两端简支预制预应力带肋薄板短期刚度可按0.85倍等效刚度计算.
摘要:在分析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其影响因素的区间性与模糊性特点,提出了采用三角模糊数表示计算参数取值,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模糊分析模型.通过探讨三角模糊数构造方法,建立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参数三角模糊确定方法,然后,基于给定安全系数与承载力设计构建功能函数,引入截集理论与区间运算规则,建立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模糊能度可靠性分析方法.工程实例分析表明了该方法对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的合理性与易操作性.在勘察数据与设计资料有限,不能直接采用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情况下,该方法为CFG桩复合地基承载能力可靠性分析与评价提供了一种精度较高的方法.
摘要: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对某高层住宅建筑模型进行了风压分布风洞试验,分析了单体及受扰后建筑表面风压的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凹形立面同高度处风压的相关性高,双层悬挑屋檐中,上层受负风压控制,下层受正风压控制,顶部玻璃挡板也受正风压控制;建筑物的风压分布受周边建筑及地形的干扰后产生较大变化,尤其是1倍于干扰物高度范围内,脉动风压的大小及分布的改变十分明显;受扰后,建筑物的最小极小风压增大了28%.
万 智 , ,黄 靓 ,刘 燕 ,徐紫鹏 ,高 翔 ,陈胜云
摘要:对12个灌孔N式砌块砌体抗压试件(其中半灌孔试件6个,全灌孔试件6个)进行了受压性能试验,分析了灌孔砌块砌体受压的破坏形态和极限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N式砌块砌体与普通混凝土小型砌块砌体(标准砌块)相比,其独特的截面几何形状使得N式砌块砌体孔、肋具备良好的对齐率,较好地改善了砌块砌体的受压性能.对于灌孔N式砌块砌体,给出了半经验半理论的抗压强度计算公式,公式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摘要: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捕集机理各项影响因子对捕集机理的相互影响,将相互关联的复杂评价系统分解成若干独立分层的系统,建立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捕集机理的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壁厚、孔隙率和微孔孔径对主要捕集机理影响最显著,而孔密度、直径和长度对主要捕集机理的影响属于次要因素.孔隙率对扩散机理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约占60%的影响权重;微孔孔径是影响惯性碰撞机理的首要因素,约占39%的影响权重;而孔隙率和微孔孔径是拦截机理两大同等重要的影响因素,二者占60%的影响权重.
曾谊晖 , ,左青松 ,李翼德 ,黄红华 , 陈 恒 , 王亚风
摘要:针对钛合金等难加工金属材料数控加工存在的问题,采用RBF神经网络开发了难加工金属材料数控加工神经网络控制方法,并结合数控加工设备建立了难加工金属材料实时监控系统.应用效果表明,对难加工材料数控加工进行RBF神经网络控制后,加工工件表面粗糙度误差和圆度误差比难加工材料传统数控加工方法要低很多,表面粗糙度平均误差降低50%以上,圆度平均误差降低70%以上.
摘要:衡量冷凝器运行状况的污垢系数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故以污垢系数为基础来判断冷凝器水侧壁管脏污的情况, 会产生很大的误差.本文提出清洁度的定义,从而将冷凝器汽侧空气量、水管壁的污垢程度、冷凝器管束布置系数等因素对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影响分离开来,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凝汽器的污垢程度,为凝汽器的合理清洗提供依据.实验数据表明,当冷凝器的运行出现以下变化如冷凝管堵塞、自动清洗装置停运、空气漏入量较大时,清洁度能够取得比T-S模型、热阻法、RBF神经网络更精确的测量结果,对冷凝器的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傅立叶变换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新方法.该方法使用小波变换和傅立叶变换对模拟电路在各种故障状态下进行特征的提取,即首先对电路在各种故障状态下的节点电压信号进行小波变换以将干扰信号(如噪声)除去,防止不相关的能量混在有效信号中,然后采用傅立叶变换进行分析,得到有效信号频谱,提取其能量值再经主元分析与归一化处理后作为故障特征,采用概率型神经网络实现故障的定位.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获得了较好的故障分辨率与诊断正确率.
摘要:在工程系统可靠性评估中,由于马尔可夫方法和蒙特卡罗方法分别存在对元件寿命模型限于指数分布和仿真结果具有随机性的缺点,而电力设备中元件寿命分布类型不确定,影响了可靠性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可修复系统事后维修模型(RSS)方法,采用威布尔模型对电力设备FYXF-03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器进行可靠性评估,其仿真精度高、仿真结果具有确定性,为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评估、维修和保养计划的制订、以及可靠性设计时的元件选型提供了参考.
摘要: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元醇(N210),二羟甲基丙酸(DMPA),三羟甲基丙烷(TMP)为主要原料制备端-NCO聚氨酯预聚体,用二乙醇胺(DEA)封端引入羟基,合成了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聚氨酯多元醇分散体组分.研究发现:DMPA,TMP的用量、羟基含量及分散体与固化剂组分的配比等因素显著影响分散体及涂膜的性能.当DMPA质量分数为6%~6.5%,TMP质量分数为3%~5%,DEA质量分数为7.61%,-n-NCO ∶-n-OH 为1.5~1.7时,涂膜的光泽度、硬度、耐溶剂性、耐水性等最佳.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仪器对多元醇合成过程和双组分水性聚氨酯涂膜进行了表征.
摘要:原位制备了羧甲基壳聚糖/铜复合物修饰电极、羧甲基壳聚糖/银复合物修饰电极和壳聚糖/聚苯胺/钯复合物修饰电极,金属粒子均匀分散于聚合物薄膜中.3种修饰电极对H2 O2 均表现出了良好的检测性能,它们对H2 O2 的线性响应范围依次为1.0 μmol/L~10.0 mmol/L, 10 μmol/L~6.0 mmol/L和10 μmol/L~7.0 mmol/L,相关系数依次为0.999 7, 0.999 9和0.999 8,灵敏度依次为33 μA·L·mmol -1 ·cm -2 ,37 μA·L·mmol -1 ·cm -2 和46 μA·L·mmol -1 ·cm -2 ,检测限依次为:1 μmol/L,1 nmol/L和1 μmol/L.
胡天觉 , 吴娟娟 , 曾光明 , 刘 晖 , 张 滢 , 黄丹莲 , 余 冰 , 沈 莹
摘要:在培养4 d的简青霉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酚类和苯胺类物质,观察这些有毒物质对简青霉生长的影响,并研究简青霉对这几种有毒物质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酚类和苯胺类物质能促进简青霉的生长,高浓度的这些物质则对简青霉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简青霉能够很好地催化氧化苯酚,2,4-二氯苯酚和苯胺.当苯酚质量浓度为500 μg/mL,2,4-二氯苯酚质量浓度为50 μg/mL,苯胺的质量浓度为1 000 μg/mL时,简青霉对这三者的降解率都接近100%.在2,4-二氯苯酚质量浓度为60~125 μg/mL,苯胺质量浓度为2 000~5 000 μg/mL时,简青霉对它们的降解率分别达到60%和70%以上.简青霉对对硝基苯酚和对硝基苯胺降解效果不明显,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简青霉对它们的降解率只在10%左右.
摘要:提出了一种具有自动除污功能的干式壳管式污水换热器.从制冷系统热动力学的理论出发,结合两相流理论,建立了干式壳管式污水蒸发器分布参数数学模型.首次采用两侧流体相互迭代与单侧流体单向求解相结合的方式对模型进行编程求解.通过污水热泵实验台的实验数据同模拟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的准确性.模拟结果表明,蒸发器内制冷剂侧压力降最大为0.34 k Pa,可以忽略不计.
摘要:当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来自不同的领域或任务以至于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分布不相同时,需要进行知识的迁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实例KMM匹配的参数迁移学习方法.利用KMM算法估计每个源领域实例的权重,再利用得到的权重,把这些实例应用到基于参数的迁移学习方法中.把该迁移学习算法应用到无线网络定位问题中时,该方法的定位准确度要高于单独从实例或是从参数出发的迁移学习方法.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DCT域的鲁棒水印技术.算法充分考虑了数字图像局部像素之间的相关性及人类视觉系统(HSV)的特性,通过调制各DCT分块低频系数值并比较非零DCT系数个数,选择合适的DCT分块以完成水印嵌入.嵌入过程完成后,DCT系数在由频域向空域转换时会产生取整误差,这是由于浮点数向整数转换时总是会丢失部分信息.采用遗传算法可以修正这种误差.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保证了图像质量及水印不可见的同时,对于常见的图像处理操作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并对JPEG压缩攻击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摘要:以二层规划的方法建立了模糊需求环境下由多供应商、单制造商和多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的协调决策模型,针对模型约束条件皆以区间形式给出,结合混沌搜索算法求解二层规划的便捷性,以混沌搜索算法求解此模型;最后通过算例论证了此模型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作为协调主体的制造商可通过与供应商的“协作研发”、与零售商的“价格折扣”相结合的契约形式协调整个供应链系统各成员的利益,实现利益的Pareto改进.
地址: 邮政编码:410082
联系电话:0731-88822870 传真:0731-88821734 E-mail:hdxuebao@ijournals.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今日访问量:1264 总访问量:13516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