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分析常用计算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引入非线性的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提出了一种可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悬臂式排桩内力计算方法.首先,采用杆单元对桩体结构进行离散化,计算单元刚度矩阵并合成为总体刚度矩阵;其次,假定基坑内、外侧土压力与桩身位移之间的非线性函数关系,建立非线性的节点荷载函数列阵;再次,根据总体刚度矩阵和节点荷载函数列阵形成总体刚度方程(组),采用Newton-Raphson法求解以得到节点位移列阵;最后,通过单元刚度方程和节点位移列阵反求桩身内力和桩侧土压力.算例分析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简单方便,能充分反映桩侧土压力非线性变化的特点,较好地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适用于悬臂式排桩内力计算.
摘要:利用自主设计的小比例尺模型槽,采用粗砂(1~2 mm)和细砂(0.075~ 0.25 mm) 按照不同质量比例制作模型,在人工降雨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的颗粒组分对砂性土泥石流形成形态的影响.模型试验研究发现,随着细砂含量由20%增加至100%,泥石流破坏形态由分级块体滑落向整体流滑型转变.利用GeoDog软件分析位移场,利用孔压计测量孔压变化.研究发现:分级块体滑落破坏过程存在明显的潜在滑动面的发展,孔压随裂缝的产生而耗散、随雨水渗入裂缝而升高,呈波浪式下降;整体流滑型突发性强,破坏前没有明显滑动面出现,孔压呈一次性陡降.通过测定启动过程单位时间启动量发现,流滑型破坏单位时间启动量大于分级块体滑落型.分层块体滑落形成机理为土体渗透系数大,雨水快速渗透破坏坡脚,使上部土体失去支撑而分层坍塌;流滑型破坏机理为土体渗透系数小,后部高度饱和呈流态化推动坡脚土体快速下滑.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初步分析了缩尺试验条件下降雨诱发泥石流形成形态机理,为降雨诱发泥石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为了研究带节能砌体填充墙的RC框架抗震性能,本试验设计了两个两层单跨的RC框架结构模型,分别为带填充墙的RC框架和不带填充墙的空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对带填充墙的RC框架的裂缝开展进行了描述,研究了试件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并和空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能够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但是相应地降低了框架结构的延性;填充墙的存在使得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加快,然而,带填充墙框架的极限刚度仍然较大,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塌能力.
摘要:为解决斜拉桥空间拉索在塔和梁上锚固点的刚性连接计算问题,在基于微分法导出考虑垂度效应的非线性空间杆元切线刚度矩阵的基础上,根据索端刚臂在受力后只有刚体运动而本身不变形的特点,将刚臂视为空间矢量,利用空间矢量有限转动公式及微分方法,导出了结构坐标系下刚臂两端的位移之间和杆端力之间的总量及增量关系.最终获得两端带任意刚臂的斜拉索空间杆元切线刚度矩阵表达式,编制了相应的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有限元计算程序, 对经典桁架算例、带刚臂的三杆空间桁架和施工阶段的斜拉桥进行了空间几何非线性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解决斜拉桥空间拉索在塔和梁上锚固点的刚性连接计算问题,为斜拉桥进行几何非线性精细分析提供有力工具.
摘要:为增大桥梁纵向刚度、便于转体施工,沪昆客运专线上某(32+80+112)m槽型截面独塔斜拉桥将槽型梁两边箱插入塔柱中形成塔梁墩固结体系,其构造和受力情况极为复杂.为研究该桥塔梁墩固结区域的应力分布情况,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塔梁墩固结区局部模型并验证模型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分析固结区域结构传力路径和应力分布规律,探讨局部设计细节对固结区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塔梁墩固结区内整体应力水平低于固结区范围以外截面,但在槽型梁过渡至固结区内部的交接角以及固结区内部过人洞折角等处存在应力集中现象.通过改进结构设计细节可有效缓解各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道路行程时间的预测多限于单源数据且预测精度不高的问题,构建了基于浮动车GPS数据、微波检测器交通数据的行程时间预测融合模型.利用遗传算法优化小波神经网络,解决了小波神经网络初始参数选取时盲目与随机性问题,大大提高了网络搜索效率与训练速度.预测行程时间与视频观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摘要:在LTI(Linear Travel-time Interpolation)射线追踪算法基础上提出的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能正确追踪直达波、绕射波和回波的射线路径,但其存在计算效率低、收敛速度慢的问题.采用交叉扫描方式对扩张-收缩扫描算法进行改进,并由此提出了基于交叉扫描方式的扩张-收缩扫描改进算法.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保留了原扩张收缩扫描算法所有优点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当模型网格尺寸划分较细时,改进算法在计算效率上的优势更为显著.
曾光明 , ,赖 旭 , ,梁 婕 , ,黄 璐 , ,李晓东 , ,龙 勇 , ,武海鹏 , ,袁玉洁 ,
摘要:利用TIMESAT拟合2001年至2010年东洞庭湖的MODIS-NDVI数据,获得整个东洞庭湖湿地A及湿地西侧B和南侧C三个区域的NDVI时间序列.通过分析NDVI时间序列与水位变化关系、绘制样本自相关曲线及计算Spearman秩相关系数(ρ s ),研究了东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和水位变化两方面功能状态,并探讨东洞庭湖湿地植被覆盖对水位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1)东洞庭的植被覆盖状况受水位作用是以年为周期,每周期内的4月及10月底出现一个峰值,丰水期7月份出现一个降低过程;二次多项式拟合显示植被覆盖峰值的水位临界点在24~25m左右.2)三个研究区植被受湖泊水位作用大小关系是:A区
摘要:以典型天然雌激素雌二醇为代表,以人体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为手段,检验了六氯苯与雌二醇共同作用时的内分泌干扰活性及其机理.结果发现六氯苯具有强烈的内分泌干扰活性,但与雌二醇混合后,呈现明显的拮抗效应,内分泌干扰活性被显著抑制.机理分析表明六氯苯、雌二醇、二者混合物都可以干扰雌激素受体和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激活转录因子、诱导细胞增殖.路径分析表明,六氯苯与雌二醇的拮抗作用与雌激素受体通路无关,主要原因是雌二醇降低了六氯苯对ERK的活化程度、降低了p-ERK蛋白的表达、从而干扰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转录因子分析表明,雌二醇弱化六氯苯内分泌干扰活性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c-Myc蛋白表达.上述发现为六氯苯的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摘要:针对兆瓦级风力机偏航动作时剧烈振动问题,本文根据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主动偏航原理,在ADAMS中建立了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偏航系统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偏航系统主动偏航振动分析结果表明,偏航系统前四阶扭转振动的固有频率分别为17.694 7 Hz,55.816 6 Hz,85.141 2 Hz,170.182 3 Hz.动力学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主机架在偏航运动的结束阶段存在剧烈的来回振荡现象,且振动的幅值达到了0.15 rad,振动衰减的时间超过了20 s,通过在主机架上加反馈控制可快速消除兆瓦级风机偏航系统来回振荡现象.
摘要:采用改进遗传算子操作策略的遗传算法以解决起重机三维空间多目标吊装路径的规划问题.首先建立起重机作业场景和位姿空间的数学模型,将起重机的空间多自由度路径规划问题转化成平面路径点的求解问题.然后确定以吊装路径最短、安全性最好和运动形式变化最少为优化目标,通过添加记忆算子为插入算子和变异算子选取合适的方向和步长进行多目标优化操作.实验证明该算法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能同时提供不同特点的路径供决策者选择.
摘要:对一种新型的自补偿双锥面液体静压轴承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介绍了自补偿双锥面液体静压轴承结构与工作原理,采用小扰动法建立了其润滑油膜的理论模型,自补偿节流公式中计入了转子移动对节流间隙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轴承的承载力、流量、刚度和阻尼系数,通过对承载力的测试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自补偿双锥面液体静压轴承比同条件下固定节流静压轴承的径向承载力高,且其在较小载荷下工作时具有较高刚度.
摘要:采用1∶200的几何缩尺比制作模型,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技术,按0~180°范围内不同风向角、3种不同臂架幅度及两种风场地貌确定了78种试验工况,完成了7 500吨浮式起重机基底响应的风洞试验.对基底响应试验数据无量纲化后,分别从风向角、臂架幅度及风场地貌3个方面各自对风载荷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等轴侧方向(135°风向角)浮吊的实际风载荷达到最大,如果只沿主轴方向(90°风向角)进行结构或整机风载荷稳定性校验,则可能漏掉整机实际最大风载荷;2)不同臂架幅度下结构迎风面积不同,将导致基底响应不同;3)开阔海域的A类地貌和近岸海域的B类地貌下基底响应的差异不显著.
摘要:针对线控转向汽车在紧急转向时,按理想转向传动比控制得到的横摆角速度动态响应慢、超调量大、稳定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驾驶员转向意图辨识的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正常转向时,车辆按照理想转向传动比控制;在紧急转向时,在理想转向传动比控制基础上,叠加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车辆紧急转向引入驾驶员转向意图辨识环节,以判定何时叠加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转向意图辨识利用多维高斯隐马尔可夫模型建模,通过离线训练参数、在线辨识识别的方式实现.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降低线控汽车瞬态转向响应的超调量、减少稳定时间.
摘要:应用于金属冶炼、化工电解等行业的大功率整流变压器,其线圈铜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相应的基本铜耗也会增加;冷却装置的投入不仅能控制整流变压器在温升限值内运行,还能降低绕组温度实现降耗,但该过程加大了冷却装置的能耗,系统的整体能耗是否最低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结合某铝业公司工程实测数据,对整流变压器损耗与温升关系,冷却功率与温升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优化计算得到整流变压器的最优运行工况,即系统综合能耗最低时的温升及需投入的冷却功率,为整流变压器综合节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效方法.
摘要: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大规模利用,使得风电机组在电网中的占比日益扩大,其运行特性极大地影响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性.本文分析了双馈变速与直驱同步风电机组的结构特点,建立了各个机组的降阶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两区域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研究表明:风电机组并网增加了系统与风电机组强相关的振荡模式,且有很好的阻尼特性.当风电机组在系统中容量比例提高时,双馈机组会减弱新增局部振荡模式的阻尼,直驱机组能提高区域内相关的局部振荡的阻尼.
摘要:复合绝缘子表面憎水性的检测是判断其防污闪性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引入稀疏表示分类算法实现了对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图像的检测分类.运用最小一范数方法计算稀疏表示系数,通过计算最小残差图像来搜索与测试图像最匹配的训练样本图像,从而准确识别出检测试样的憎水性HC等级.该算法避开了一般模式识别算法中较复杂的特征提取环节,为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图像识别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应用于复合绝缘子憎水性图像的分级.
摘要:设计了一套应用于微机补偿晶体振荡器(MCXO)的自动调试测量系统.该系统集成了S&A4220高低温控制箱、高分辨率频率计、PC计算机、以及基于C8051F061单片机的控制器,能够同时调试测量8台MCXO.PC机的控制软件由LabVIEW编程实现,可对MCXO主要技术指标进行自动测量.运用该系统开发的MCXO,在-40~+85 ℃的宽温度范围内,频率温度稳定度达到±7×10 -8 .
摘要:采用两矿酸溶法,将湖南某低品位软锰矿与硫铁矿和浓硫酸共同浸出,得到含铁量高的硫酸锰溶液.对其中Fe杂质的深度净化方法及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中和水解法、部分水解针铁矿法、黄铵铁矾法、黄铵铁矾-针铁矿联合法等方法进行了深入比较,得出采用黄铵铁矾-针铁矿联合法是最适合该溶液的除铁方法.反应温度为90 ℃,时间为1 h时,采用该法除铁率达到99.96%,而且锰的损失率低,铁渣量少,过滤容易.铁的深度去除为制备高纯硫酸锰溶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摘要:报道了联苯二酚尾饰锌卟啉的合成方法,并研究了其光谱性质.结果发现:目标化合物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在650 nm左右,位于可见光的红光区,表明所合成的联苯二酚尾饰锌卟啉在可见光的红光部分有较强的荧光发射,这与理想的PDT药物所具有的光学性质一致,有望成为一类优良的光敏剂.
摘要:利用线性规划的线性、几何平面这一两面性结构特点,定义了LP问题的一种特殊基点转移矩阵及其转移运算,并建立了单纯形基点的定向迭代转移模型,从而提出了一种求解LP问题的两阶段基点定向转移搜索方法.另外,借助新提出的可行域局部ε-正则化方法,将退化基点迭代转移转化为非退化基点迭代转移,彻底消除了基点退化对极点转移搜索过程的不利影响.
地址: 邮政编码:410082
联系电话:0731-88822870 传真:0731-88821734 E-mail:hdxuebao@ijournals.cn
版权所有: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文版 ® 2025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ICP:
今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