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5年第42卷第11期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于ATENA的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2015, 42(11):1-9.

      摘要 (9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ATENA软件建模对Bresler-Scordelis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模拟,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无腹筋简支梁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采用已验证的有限元模型对Kani试验的133根梁进行了计算,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试验梁的破坏荷载.通过对Kani梁计算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发现,随剪跨比的增大,“拱”作用对梁受剪承载力的贡献逐渐减小,“齿”作用对梁受剪承载力的贡献逐渐增大.无腹筋简支梁名义极限剪应力随剪跨比的增大而减小,在剪跨比为2.5处,曲线发生明显转折,剪跨比小于2.5时减小幅度较大,剪跨比大于2.5后减小幅度较小.对于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的梁,在剪跨比超过2.5后,抗剪承载力减小幅度较小甚至基本保持不变,而剪跨区段的长度增大,导致破坏弯矩增大,破坏弯矩与截面计算最大受弯承载力的比值增大,因此,Kani提出的“剪切破坏谷”在剪跨比超过2.5后出现上升段.

    • PE-ECC短梁抗剪性能研究

      2015, 42(11):10-16.

      摘要 (9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制作了一根高强混凝土短梁和两根PE-ECC短梁,完成了其抗剪性能试验,通过应用拉-压杆方法、有限元方法及规范方法对其进行了抗剪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三根短梁均发生了剪切破坏,但剪切破坏形态并不相同,高强混凝土短梁发生剪压破坏,PE-ECC短梁发生弯剪破坏;与高强混凝土短梁相比,PE-ECC短梁的初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显示了较好的剪切延性;拉-压杆方法及有限元方法计算的抗剪承载力数值与实测值吻合良好,而规范方法计算值偏小,过于保守.

    •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混凝土柱屈服性能

      2015, 42(11):17-24.

      摘要 (10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矩形混凝土柱屈服性能预测方法.该方法采用经验模型进行柱屈服性能影响因素的分析来确定该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并通过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所选神经网络输入参数的合理性.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通过对PEER 210组矩形混凝土柱的屈服性能进行预测分析并与经验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比较.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程度远高于其他经验预测模型;同时也证实该方法在实验数据稀少的情况下为预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提供一条新途径.

    • 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受压性能研究

      2015, 42(11):25-32.

      摘要 (8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砌块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的新型混凝土横孔空心砌块及砌体进行受压试验,研究砌块混凝土抗压强度、砌块抗压强度和砌体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砌块初裂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84%~90%,砌体初裂荷载约为破坏荷载的80%~94%;砌块混凝土每提高一个强度等级,砌块强度提高13%~23%,砌体强度提高13%~30%,且提高幅度逐渐减小.推导了砌块抗压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建议采用的砌体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计算公式对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并不适用;提出了新型横孔空心砌块砌体轴心抗压强度平均值建议计算公式.

    • 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力学性能研究

      2015, 42(11):33-40.

      摘要 (84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行了12个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探讨混凝土强度等级、局压面积比对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极限承载力增大而延性降低;局压面积比减小,则承载力越高延性越低.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的壳-实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之上,利用ABAQUS软件及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局压面积比、含钢率、钢材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对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分析提出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将该计算公式、有限元计算值、其他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与笔者试验及其他学者共47组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 考虑不同预拉力的新型混合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试验

      2015, 42(11):41-48.

      摘要 (89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新型混合装配式剪力墙的抗震能力,制作足尺试件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试验中同时考虑了3种预应力筋张拉控制应力,以探索预应力对墙体抗震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现浇试件相比,新型混合装配式剪力墙试件抗裂性能、承载力、刚度均明显提高,位移延性性能接近,耗能能力有所降低;随着张拉控制应力的提高,试件刚度提高,开裂延迟,残余变形减小,而强度无明显变化.建议采用的极限应力计算方法所计算结果与试验值基本一致,精度较高,基于现有规范的强度计算方法可保证足够安全度.

    • 考虑桥梁限重标志对驾驶员行为约束的车辆荷载效应研究

      2015, 42(11):49-55.

      摘要 (99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某市货车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了桥梁限重标志对货车驾驶员驾驶行为的约束作用规律;基于实测随机车流的统计分布规律,利用蒙特卡洛法编写了考虑桥梁限重标志对驾驶员行为约束作用的随机车流模拟程序.以55t桥梁限重值为例,根据《公路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的荷载效应分析方法,计算了简支梁桥在模拟随机车流荷载作用下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对日均交通量、条件约束水平和桥梁跨径进行了参数分析,并将随机车流荷载作用下的荷载效应与中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中对应的汽车荷载效应标准值做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只有当超重货车驾驶员均严格遵守桥梁限重规定时,桥梁限重标志才能有效地控制车辆荷载效应,从而保障桥梁的安全可靠性;2)中国现行桥梁设计规范的设计荷载可能低估了某些路段实际车流的荷载,且在小跨径桥梁上尤为突出,应当引起重视.

    • 波形钢腹板抗剪性能的研究

      2015, 42(11):56-63.

      摘要 (112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波形钢腹板的抗剪受力性能,首先设计了4根波形钢腹板H型钢梁并进行屈曲加载试验,掌握了波形钢腹板屈曲的基本特征;统计国内外已建波形钢腹板组合桥的波形钢腹板尺寸参数、并对弹性屈曲强度的计算进行了分析,建议了弹性屈曲强度简化计算公式和适用范围;考虑局部弹性屈曲强度要小于整体弹性屈曲强度等参数范围,合理选取一批试验数据对Yi、聂建国等提出的波形钢板非线性剪切屈曲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ANSYS有限元程序对本文部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主要承担剪力且剪应力沿高度均匀分布;几何初始缺陷对其剪切屈曲强度的影响较明显;在工程应用范围内,文中建议的弹性屈曲强度和非线性剪切屈曲强度公式与试验值和有限元分析值吻合较好,精确度较高,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 基于谐波合成法的大涡模拟脉动风场生成方法研究

      2015, 42(11):64-71.

      摘要 (130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准确模拟大涡模拟入口处的脉动信息,在充分考虑脉动风场的功率谱、相关性、风剖面等参数前提下,运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了满足目标风场湍流特性的随机序列数,通过对FLUENT软件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将生成的随机序列数赋给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从而实现了大涡模拟的脉动输入.基于风洞试验数据,分别建立了两种模拟脉动风场的数值模型,一为没有任何障碍物的空风洞,运用谐波合成方法生成的随机序列数作为入口边界来生成脉动信息;二为与真实风洞一致的尖劈粗糙元风洞,采用平均风作为入口边界,利用尖劈粗糙元对风场的扰动来产生脉动信息.通过对比两种数值模型发现:基于谐波合成方法生成的脉动风场可作为大涡模拟的入口边界,可为大涡模拟脉动入口研究提供参考.

    • 基于大涡模拟的平屋盖锥形涡数值分析研究

      2015, 42(11):72-79.

      摘要 (98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大涡模拟(LES)对平屋盖建筑受45°风向角作用下的表面风荷载问题进行了非稳态数值模拟分析.通过与风洞试验结果的对比得出,大涡模拟能较好地捕捉到建筑物顶面出现的锥形涡及其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锥形涡作用下建筑物顶面平均风压与脉动风压的分布,以及加设分隔挡板和不同高度的女儿墙对屋面风压分布和旋涡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基于Q准则的旋涡判别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斜风向下屋面形成的锥形旋涡;在背风区锥形涡与侧面脱体涡相互作用并脱落,其影响将反馈至屋面旋涡上导致屋盖两个锥形涡强度以屋面对角线为轴交替波动,此消彼长;屋面女儿墙的存在使得两个锥形涡之间的间隙变窄,旋涡足迹变阔,且屋面峰值吸力随女儿墙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 500 kV全联合变电构架体型系数风洞试验及风振系数取值分析

      2015, 42(11):80-87.

      摘要 (8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典型的500 kV全联合变电构架为背景,通过风洞试验测试与有限元计算分析相结合,研究全联合变电构架的风荷载体型系数、风振系数的取值.分别制作了1/11的单根横梁模型和1/32的七跨全联合构架模型,测试了不同类型横梁的风荷载体型系数,并基于风洞试验得到的体型系数对全联合构架进行风振响应分析,计算了其风振系数取值.结果表明,A,B和C三类横梁体型系数测试值分别为2.23,2.35和2.18,比《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取值分别大8%,14%和7%;阻尼比2%时,20 m,26 m和34 m标高处横梁的风振系数分别为1.60,1.80和1.58,比《变电站建筑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的取值分别大7%,6%和5%,国内规范对此类结构的风荷载取值偏于不安全.

    • 输电塔线体系风致覆冰脱落动力响应的研究

      2015, 42(11):88-94.

      摘要 (8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立了两塔三线模型,采用数值实验研究了输电线路的动力特性和中跨覆冰导线发生舞动时覆冰脱落、覆冰不脱落这两种工况的输电塔线系统的动力响应特性,探讨了不同风速下二者响应的差异.计算模型考虑了输电线的初始变形和初始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塔端不平衡张力和邻跨导线横向振幅都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增大,舞动导致的覆冰脱落使邻跨导线横向振动频率大幅增加,竖向回弹高度相对减小,而中跨的竖向回弹高度和横向振幅分别增加了73.9%和57.7%左右.舞动导致的覆冰脱落对线路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实际线路的设计中应加以特别的考虑.

    • HPFL预制空心楼盖板整体性研究

      2015, 42(11):95-99.

      摘要 (79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3种工况模拟地震作用下板下墙体的破坏,研究高性能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HPFL)薄层作为板的叠合层对预制空心楼盖板整体性加固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板下不同位置支撑墙体破坏后,试件按空心板横向悬挑板受力,板端部产生向下挠曲,空心板横向悬挑长度为2块板宽(1 000 mm),叠合层与空心板未发生剥离;HPFL作为预制空心板的叠合层能有效提高预制空心楼盖板的整体性,使空心板在水平面的2个垂直方向都连续,成为水平面内任意向刚度接近无穷大的横向构件,使得结构的整体性及抗震性能得到保证.

    • 底框结构上部刚度对不均匀沉降影响的研究

      2015, 42(11):100-104.

      摘要 (8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上部结构刚度对底框砌体房屋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某真实房屋建立三维空间模型,通过改变上部墙体弹性模量而进行3个工况的对比,对得到的柱脚沉降进行分析,发现柱脚沉降与上部墙体弹性模量的关系呈现一定规律.提高第2层墙体刚度改善不均匀沉降效果明显,而提高第2层以上其他墙体的刚度对改善不均匀沉降效果不明显.

    • 基于非接触摄影测量的拉索索力测试

      2015, 42(11):105-110.

      摘要 (105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开展了基于运动目标图像跟踪法的拉索索力测试研究.在拉索上布置目标测点,用摄像机获取单个及多个目标的振动图像序列,利用背景差分法进行运动目标检测,基于卡尔曼滤波法对运动目标进行跟踪,获得拉索多个目标测点的振动位移时程曲线,进而利用频率法求解拉索索力.实验结果表明,与加速度传感器的结果相比,摄影测量法测试结果可信,是基于频率的拉索索力测试方法的有效发展与补充.

    • 贴附射流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的性能研究

      2015, 42(11):119-124.

      摘要 (93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实验小室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复合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以及该复合系统防止辐射冷顶板结露的效果.结果表明,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复合空调系统相对单纯的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而言,复合空调系统的辐射冷顶板降温速度更快,降温幅度更大,在室内热环境方面,其壁面温度及室内空气温湿度更低.可以认为采用贴附射流与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复合运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冷顶板附近空气的露点温度,防止辐射冷顶板结露,且此时辐射冷顶板空调系统的制冷性能更佳.

    • 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大气排热实测分析

      2015, 42(11):125-132.

      摘要 (106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单位建筑面积排热量较大的城市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的排热规律,采用现场实测的研究方法,选取位于深圳市及北京市城市中心区的4座典型办公建筑作为实测对象,并将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冷却塔的排热分为显热排热和潜热排热这两类进行细致分析.结果表明:实测办公建筑空调制冷系统的单位建筑面积全热排热量在85~106 W/m2范围内,其中显热排热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5%,而潜热排热占绝大比例为95%~98.85%,建筑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冷却塔的排热主要以潜热排热方式向外排出,从而显著增加了建筑周围大气相对湿度,并且城市范围内的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不利于建筑空调制冷系统向大气环境排热排湿.

    • 现浇混凝土单侧模板及支架体系经济性设计的研究

      2015, 42(11):133-138.

      摘要 (7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地下工程现浇混凝土外墙利用坑壁胎模而以单侧模板系统作为外墙内模的施工情况,进行了相应的单侧模板及支架体系经济性设计的研究.通过系统地分析现浇混凝土单侧模板及支架体系的工况和受力状态,建立了对应的受力力学模型,并基于价值工程原理,提出了满足功能要求前提下充分利用材料性能,使其达到极限状态下的经济性设计方法.解析了单侧模板及支架体系的经济性设计时模板的次楞、主楞和支架的经济布距,以及支架经济布距时的地脚螺栓直径,并通过实际工程的计算应用,达到了节省材料,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2015年第42卷第11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刊期浏览
本期排行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