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 2017年第44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乡村建设与现代政治习惯的建立——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探究

      2017, 44(4):8-9.

      摘要 (662) HTML (0) PDF 1.34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乡村建设理论在梁漱溟的思想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因为这一理论是将其多元现代化理论在实践中落实的途径。同时,在对乡村社会的思考中,梁漱溟提出了“伦理本位”“职业分途”等他理解中国社会的特征的核心观念。并强调基于乡村建设的途径是培育中国人现代政治习惯,并建成现代国家的最为合理的方案。

    • 儒教的家族观与后现代意义

      2017, 44(4):10-18.

      摘要 (650) HTML (0) PDF 2.74 M (7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家族的研究历来以分析现象和把握实际状况为主。然而,这种研究模式很难准确地把握家族的正体性并揭示其方向性。基于这种问题意识,我们试图通过儒教的家族观确立家族的正体性以展望未来。儒家的全部实践伦理都是从家族出发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家族占据着儒教社会的中心地位。儒教的家族是“道德的共同体”,家族成员是“关系的自我”。因此,也可以在道德行为的实践和普及上获得儒教家族的存在意义。儒家非常重视家族成员所具有的“关系”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扩大到社会乃至国家。我们可以从儒教的这种家族观中看到克服人际关系的疏远化和形成积极的“关系性”人性的可能性。当然,在儒教的家族观中也还残存着传统时代消极的文化因素,适应现代社会也有很多问题。但是,儒教家族观中的未来指向性的后现代理念价值还是值得充分关注的。

    • 宋儒的族学思想探析

      2017, 44(4):19-24.

      摘要 (817) HTML (0) PDF 2.25 M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唐以来,官学衰微,私学兴盛,庶族兴起强化了家族教育需要,促进了私学的家族化。族学是儒者家族兴办的学校,是家族化私学,是家族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宋儒的思想特征与时代需要,宋代族学形式有义学、书院、义塾、家塾等,以跻身科举为主要目的,兼顾天下关怀,以经典与宋学著作为主要教材,强调教师的家族化与名士化,并吸取佛老建构族学祭祀。不论族学的形式、目的、教材、教师以及祭祀,都凸显出鲜明的家族特色,宋学学术特征以及家族重建的时代特点。

    • 张骥《关学宗传》的学术史意义

      2017, 44(4):25-28.

      摘要 (723) HTML (0) PDF 1.29 M (7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张骥《关学宗传》收录了自宋代张载以迄清末刘古愚等在内的240余位关学学人的传记史料,较之先前的《关学编》、《关学续编》增录170余人,成为迄今收录关学学人最多的关学史文献著述。全书不仅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严谨的编纂体例,而且借鉴先前学案体例以“文录”形式展现了关学学人的核心学说,从而清晰地再现了关学的发展脉络和学脉传承,这对于全面系统了解关学思想史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史意义。

    • 递相祖述复先谁——李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

      2017, 44(4):29-38.

      摘要 (770) HTML (0) PDF 1.57 M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坚定的朱子学者,朝鲜大儒李退溪平生对朱子学说的疏通与卫护不遗余力,义利说就是其中一例。退溪对朱子义利说的疏通与卫护,缘于他与门人黄仲举就前代学者朴英《白鹿洞规解》所做的讨论。向来论者都没有发现,退溪所捍卫的朱子义利说,其文本实际上是朴英从叶采《近思录集解》当中抄录的一段话。这段被韩国学者视为“朱子曰”的文字系叶采综合朱子本人相关叙述以及陈淳《北溪字义》“义利”条等材料而成。从陈淳到李滉,从中国到韩国,朱子学经历了一个递相祖述的过程,朱子思想因而得以发扬光大,同时,其隐含的多种可能性也得以释放,最终超越了个人知识、地方性知识,而成为东亚近世的一种普遍价值。

    • “克己复礼为仁”思想研究:概念、关系及路径选择

      2017, 44(4):39-44.

      摘要 (849) HTML (0) PDF 946.90 K (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克己复礼为仁”内含儒家思想系统的基本范畴,是掌握孔子思想的关键。后世尤其是现当代对这一思想的研究从未停止,且争论不断。“克己”涵盖修身、“约己”等含义,“礼”可诠释为周礼、节文乃至人性修养,“仁”可诠释为人际关系乃至内在德性、实践理性。“礼”“仁”之间至少有仁先礼后、礼先仁后、仁礼统一、仁礼分疏等不同关系。“克己复礼为仁”研究属政治学、社会学抑或伦理学,争议明显,历史学家与哲学家也存在治学方法旨趣上的差异,作为内证文本的《论语》《左传》也有优劣之别。未来研究中,我们应从诠释个案出发,立足多维视域,予以综合考察。

    • 南宋后期部授书院山长制度考略

      2017, 44(4):45-47.

      摘要 (765) HTML (0) PDF 1.93 M (8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书院山长即主持书院教学、院务者,所谓书院“教养之事皆隶焉”。两宋时期,一般设置于官办书院,由州县官署聘任名儒学者,或由州县学官兼任,至南宋末年始由吏部“注差”,使书院山长正式成为宋朝职官系统中之一员,即成为朝廷命官。

    • 论日本江户时期“怀德书院”的教育

      2017, 44(4):48-51.

      摘要 (737) HTML (0) PDF 1.36 M (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日本德川幕府奖励办学,客观上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以培养商业精英为目标的“怀德书院”诞生。它具有灵活自由的教育形式,积极接受和传播西方先进文化,制定一系列教育管理的规章与制度等特点,为日本近代化培养了大批有志之士。

    • 近现代祭孔的困境及其衍变轨迹

      2017, 44(4):52-57.

      摘要 (686) HTML (0) PDF 2.38 M (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现代时期,传统的政教体系被撕裂。庙学制瓦解、帝制终结、儒学权威不再,祭孔的政治、思想、制度基础都轰然崩塌。但祭孔这项中国祭祀传统中意指最丰富的文化遗产,依然继续漂移在近现代历史舞台上,一方面被继续推向权力的神坛,另一方面,又向民间社会延伸。祭孔因其作为象征仪式易于搬演的灵活性使其具有被独立抽取呈现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情境中的可能性。如何在从庙堂走向民间、从政治走向文化的方向上探寻祭孔在现代社会转型的空间以及承续的新生长点,是历史留给当下的未完成的课题。

    • 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经济含义

      2017, 44(4):58-63.

      摘要 (865) HTML (0) PDF 741.55 K (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历史趋势延续以及适应时代要求的扩展和深化,同时具有市场基础、政府指引和微观调节的多维特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该防范和化解其长期增长效应与短期稳定效应的可能冲突,综合协调各项重点任务中去产能与继续工业化、去库存与房地产泡沫、去杠杆与债务可持续性、降成本与工资收入预期以及补短板与基础设施投资的平衡关系,与积极需求管理政策相配合,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和实现中国经济景气的正常化,以维持高储蓄-高投资-高增长的经济赶超模式。

    • 审计行业专长与股价崩盘风险——基于客户重要性和内部控制水平的视角

      2017, 44(4):64-70.

      摘要 (710) HTML (0) PDF 1.13 M (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近几年国内外金融市场出现巨大波动的背景下,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已经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通过以2008~2014年非金融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日收益率构建的股价崩盘风险指标,实证研究发现,当上市公司所选择的会计师事务所具有更好的行业专长时,其未来股价崩盘的风险更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客户的经济重要性、内部控制综合水平和会计信息透明度,均会影响审计行业专长对股价未来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

    • 融资约束如何影响出口边际:来自我国制造业行业的证据

      2017, 44(4):71-78.

      摘要 (699) HTML (0) PDF 2.30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借鉴出口三元边际的分解方法,采用117个主要国家的HS六位码出口贸易数据测算了2000—2013年我国25个制造业行业出口增长的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进而建立计量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研究了融资约束对出口三元边际的影响。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增长主要沿集约边际来实现,其中数量边际起主导作用;内外部融资约束的缓解对出口扩展边际与数量边际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出口价格边际的影响不一致;融资约束对于出口边际的影响作用在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之间存在差异性。

    • 健康投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检验

      2017, 44(4):79-84.

      摘要 (710) HTML (0) PDF 2.65 M (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健康投资不仅关系到微观个体收入与支出,同时也影响客观经济发展。健康投资可以通过降低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损失,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能力,促进教育投资收益,实现和促进健康产业的发展等途径对经济发展产业影响。基于中国30个省2000—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实证检验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收敛的影响,结果显示: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存在正效应且贡献显著,但是健康投资的城乡不均衡也导致了城乡经济差异的进一步扩大。此外,教育性人力资本、城镇化、产业结构与投资的增长也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显著因素。

    • 善治视域下我国政府回应能力提升探析

      2017, 44(4):85-89.

      摘要 (624) HTML (0) PDF 953.35 K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府回应能力是善治政府的关键要素,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善治程度的重要标准。基于善治的理论视角,从回应过程、内容、效果、时间、方式等方面阐释了政府回应能力的应然表征,对近年来我国政府回应能力的实然缺失及其产生根源进行了剖析,主张通过树立新公共服务理念、强化政府回应制度建设、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加快电子政府建设等措施予以提升政府回应能力。

    • 财政视角下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考——以湖南为例

      2017, 44(4):89-94.

      摘要 (740) HTML (0) PDF 2.42 M (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改善养老服务供给,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多方面需求,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本文总结回顾了一些学者对养老服务业发展中政府定位与作用的研究观点,认真分析了湖南养老服务业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认为湖南养老服务业在供给主体、供给分布、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应当正确定位政府在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职能,积极引导供给主体多元化,着力改进供给方式,不断提升供给质量,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 美国30所最优大学东亚系中国研究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7, 44(4):95-104.

      摘要 (756) HTML (0) PDF 1.87 M (8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美国30所最优大学东亚系为样本,对其中国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的结果显示:美国大学东亚系的研究方向,基本分为中国研究、日本研究、韩国研究、其他研究四部分,其中中国研究与日本研究在人员数量上大致相当,但中国研究有后来居上之势。学者们多在其出生地接受本科教育,但绝大多数是在美国知名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其中又以哈佛大学培养的博士最多。东亚系的中国研究分成三大板块:古代中国研究、现当代中国研究、汉语教学与研究。

    • 作为世界文学研究的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

      2017, 44(4):105-112.

      摘要 (790) HTML (0) PDF 1.51 M (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华裔英语文学批评在美国民权运动语境下兴起以来,中美两国学者的批评研究集中呈现出一种“国家/族裔”视角与“世界”想象之间的矛盾。21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世界文学”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由此渐成气候的世界文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启发美华英语文学批评的新资源借鉴,从而使得美华英语文学的世界性文化潜质得以更加充分发挥,并由此解决国族与世界两种话语逻辑的混乱。

    • 文本性的盛宴:美国汉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亮点和拐点

      2017, 44(4):113-117.

      摘要 (919) HTML (0) PDF 1.45 M (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汉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关注始于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尔后经李欧梵、Julia Lin(林明晖)诸人的努力而成为“合法”的但仍然是零星学者辛勤耕耘的学术领域。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的现当代中国文学研究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汉学中的“显学”之一。新一代学者受益于理论的爆炸和拓展的文本,贡献了许多引人注目的亮点和拐点。

    • 从儒佛之辨看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2017, 44(4):118-125.

      摘要 (677) HTML (0) PDF 2.62 M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王阳明的心学,不能简单地界定为“醇儒”,或“禅学”,而是自信自立,多家会通,从而彰显出超越时空的大智慧。王阳明的儒佛之辨,不仅是对儒学本身的判教,同时也是对佛教禅学的判教,既认定儒学之理趋于功利化,也认定佛教的伦理缺位,无政治担当。王阳明的“良知”之学,是儒家之“有”,兼仙家之“虚”、佛家之“无”,是以儒为主,佛老为用。“圣学之全”是王阳明心学的真正“道统”,体现了阳明心学的真精神。

    • 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复杂性逻辑

      2017, 44(4):126-132.

      摘要 (69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过程面临结构约束与个体选择双重复杂性逻辑演进。本研究从数据库中选择相关数据资料,从“结构-选择”视角探究流动人口市民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其一,处于结构层面的政治、市场、社会三大体系之间的整合度低。其二,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市还只感知到市场排斥,还没有注意到可能有的政策与城市社会排斥。其三,具备如下特征的流动人口相对容易融入城市,这些特征大致是女性、较高的教育程度、已婚状态、配偶是城里人,对法律规范以及现代城市组织有较多的了解、家庭经济收入高、在城市生活压力少、有正能量以及认同城市主流文化等。

    • 论传统节日仪式在当代的重建

      2017, 44(4):133-136.

      摘要 (7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完整的节日仪式。但在当代,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原因,节日中的仪式变得越来越简化,有的甚至遗失。而仪式的缺失是一种精神和传统的缺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缺失。恢复并重建节日的仪式需要从完整性、创新、媒介和国家传播这几个方面进行。对仪式的重建就是对公共生活的重建。保护好仪式就是保护好传统节日。

    • 庄子的真知

      2017, 44(4):137-140.

      摘要 (7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真知的内容是道,庄子自己所认识的那部分道便是庄子真知的内容。道的内容除了庄子所独有的思想之外,其他内容大部分没有超过俗知的范围。获得真知的方法是“心斋”。随着庄子对真知的认识不断深入,真知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

    • “被遗忘权”探析

      2017, 44(4):141-145.

      摘要 (5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冈萨雷斯诉谷歌案”的判决使在欧洲处于早期权利形态的“被遗忘权”成为网络社会中的一项正式权利,同时也是在司法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的一项民事权利。通过探究“被遗忘权”提出和兴起的历程,对国内外有关立法进行对比,其目的在于给“被遗忘权”本土化路径的探索提供思路。

    • 美国反海外腐败法的问题与走向

      2017, 44(4):146-154.

      摘要 (4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作为全球反海外腐败的第一部法律,从其颁布到实施,经历了一个由松到紧的历史过程,一定程度上甚至呈“侵略性”实施的发展趋势。该法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其实施缺少司法审查,从而导致对公平与正义的违反,最终与其立法原意背道而驰。美国当局及学界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并对其修订与完善进行了诸多探讨。

    • 论基因权利的法理基础

      2017, 44(4):155-160.

      摘要 (55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因权利是以基因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基本权利。为了更好地保护基因权利,研究基因权利存在背后所隐藏的价值与依托是非常必要的。基因科技对人权的冲击是基因权利产生的原因;对人性尊严的保护是基因权利产生的前提;基因利益的诉求是基因权利产生的基础。正是在人们对人性尊严的保护、基因利益诉求以及基因科技对人权的冲击的基础上产生了基因权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辑部

年第卷第

当期目录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刊期浏览
本期排行

PDF下载排行

HTML阅读排行

摘要点击排行

引用排行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