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检索
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83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钢筋混凝土单层平面框架火灾行为的尺寸效应

      2025, 52(3):15-2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框架;明火试验;有限元模拟;耐火极限;尺寸效应
      摘要 (73)HTML (12)PDF 21.81 M (47)收藏

      摘要:为探究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火灾行为的尺寸效应,对6榀几何相似但比例不同的单层单跨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开展标准升温条件下的明火试验,然后进行有限元模拟和参数分析,考察柱荷载比和梁荷载比对不同比例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变形发展以及耐火极限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受火条件下,几何尺寸和荷载水平相似的不同比例框架的耐火极限存在明显的尺寸效应,随试件尺寸增大,耐火极限增加,但增幅小于按文献中构件的耐火极限相似(或等效)关系推测出的增幅;火灾下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的破坏模式受梁荷载比、柱荷载比的相对大小影响,当柱荷载比较小、梁荷载比较大时,易发生梁破坏,反之易发生柱破坏;由于混凝土柱的高温性能尺寸效应比混凝土梁的更显著,当小尺寸框架发生柱破坏时,几何和荷载水平相似的大尺寸框架可能发生梁破坏.

    • 二次内爆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累积毁伤研究

      2025, 52(3):119-128.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有限元法;连续爆炸;累积毁伤;动态响应
      摘要 (50)HTML (9)PDF 30.03 M (28)收藏

      摘要: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其内部爆炸的毁伤效应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准确性.基于此方法,建立了2/3缩比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房间单独爆炸作用下顶板和剪力墙构件的破坏模式和动力响应,以及两个房间连续爆炸后的累积毁伤发展规律.研究表明:采用1 kg TNT单独爆炸时,毁伤主要发生在沿顶板的塑性铰线方向和墙板构件的连接支座处,顶板的破坏程度、位移和加速度响应均显著高于剪力墙,房间二和房间三顶板中心峰值位移分别达到41.5 mm和63.1 mm,残余位移分别为32.2 mm和46.1mm;两个房间连续爆炸工况下,对于强度较低、初始毁伤较大的板构件,二次连续内爆作用下的累积毁伤明显高于单独爆炸的毁伤线性叠加,房间二和房间三的顶板中心峰值位移分别高出133.6%和24.9%,残余位移分别高出144.6%和29.4%,因此必须考虑累积毁伤效应;但是,对于强度较高、初始毁伤较弱的墙构件,二次连续爆炸作用下的累积毁伤略微高于单独爆炸的毁伤线性叠加,可认为二者近似相等,此情况下可不考虑累积毁伤效应的影响.

    • CFRP-PE-不锈钢筋混凝土短柱的设计方法研究

      2024, 51(5):22-33.

      关键词:CFRP-PE-不锈钢筋混凝土;PE垫层;延性设计;承载力模型;有限元模型
      摘要 (180)HTML (13)PDF 49.15 M (554)收藏

      摘要:进行了17个CFRP-PE-不锈钢筋混凝土短柱和8个对比试件的轴压试验,探究不锈钢种类、箍筋间距、CFRP厚度、PE厚度对该类组合柱的破坏模态、荷载-应变曲线、极限应变、极限承载力、延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CFRP和混凝土间设置PE垫层能提高该类组合短柱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并降低其承载力;增大CFRP厚度可提高其承载力和极限应变,但试件表现出增大的脆性;减小箍筋间距或增大钢筋强度可显著提高其承载力、峰值应变和延性.建立了有限元模型,有限元分析表明:增大PE厚径比会显著提高该类组合短柱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并降低CFRP对其承载力的影响;增大配箍率、不锈钢强度、CFRP抗拉强度、CFRP厚度可提升该类组合短柱的极限应变与承载力;提高混凝土强度会提高该类组合短柱的峰值承载力,但降低其极限应变.最终建议了该类组合短柱的延性设计方法、承载力模型和极限应变模型.

    • 非对称集中荷载下无腹筋RC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

      2024, 51(3):141-148.

      关键词:非对称荷载;钢筋混凝土;无腹筋梁;受剪性能;静力试验
      摘要 (202)HTML (0)PDF 15.48 M (266)收藏

      摘要: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具有两个不同的剪跨比,而两剪跨段受剪承载力与剪力作用之间的相对大小存在不确定性.通过开展6根非对称和4根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获取了破坏形态、荷载-跨中位移曲线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并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公式、修正压力场理论、基于截面应变分析的抗剪模型和Zsutty统计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对于小剪跨比恒为1.0的无腹筋简支梁,大剪跨比为2.0~4.0的梁均在大剪跨段发生剪切破坏;当大剪跨比由3.0增大至3.5时,梁的极限承载力出现由大剪跨段控制转变为小剪跨段控制的现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预测非对称集中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无腹筋简支梁发生剪切破坏的位置与试验结果相反,而Zsutty统计公式的预测效果最好.

    • CFRP板纵向加固RC柱在水平低周循环荷载下的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

      2024, 51(7):148-163.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抗弯加固;水平低周循环加载;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纵向粘贴
      摘要 (150)HTML (5)PDF 52.22 M (238)收藏

      摘要:开发了一种纵向粘贴CFRP(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板的RC(Reinforced Concrete, 钢筋混凝土)柱抗弯加固系统,该加固系统由纵向粘贴在柱表面的预制CFRP板和防止柱底CFRP板脱粘的混凝土加厚层组成. 为研究纵向粘贴CFRP板对RC柱的抗弯性能影响,设计并开展了5根足尺矩形RC柱的水平低周循环加载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粘贴CFRP板加固能有效延缓柱的开裂;柱的破坏模式得到明显改善;相较于未加固柱子,粘贴1层CFRP板和2层CFRP板加固的RC柱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了15.1%和17.4%;加固后柱的抗弯承载力和刚度得到提高,但增加CFRP板的层数对极限强度和刚度没有显著影响,反而会降低柱的延性,相较于仅采用增大柱底截面的方式加固的对照柱,粘贴1层CFRP板和2层CFRP板加固的试验柱的延性系数分别降低16.2%和35.1%;试验过程中,由于柱与基础节点承载力的限制,CFRP的最大应变仅达到极限应变的24%,抗拉强度未得到充分发挥. 该加固方法已在某医院加固工程中得到应用,跟踪研究表明,加固后柱子的抗弯承载力有明显提升,加固方法得到工程业界的认可.

    • 受力筋搭接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2023, 50(1):1-10.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梁;搭接接头;抗弯承载力;裂缝;挠度;搭接长度
      摘要 (743)HTML (0)PDF 23.53 M (373)收藏

      摘要:为研究钢筋搭接接头对钢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验证现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是否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限值要求,以钢筋搭接长度和搭接百分率为变量,完成了16根两点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力钢筋搭接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受弯性能试验. 对试件的裂缝发展、裂缝宽度、裂缝间距、破坏形态、受弯承载力和跨中挠度等进行了观测. 试验结果表明:搭接百分率及钢筋搭接长度对试验梁的承载能力及变形有较大影响,钢筋搭接长度较大的梁试件均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在使用阶段荷载下,试验梁的跨中挠度均满足限值要求,但钢筋搭接长度较小的梁裂缝宽度不满足限值要求. 基于试验数据并考虑搭接百分率及钢筋搭接长度两个参数,给出了钢筋搭接梁最大裂缝宽度与钢筋无搭接梁最大裂缝宽度的关系,并提出了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的建议值,以此为基础对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美国ACI 318规范的合理性进行了探讨.

    • 考虑黏结滑移与剪切效应的不均匀冻融损伤RC剪力墙数值模型

      2023, 50(9):56-68.

      关键词:RC剪力墙;不均匀冻融损伤模型;剪切恢复力模型;不均匀冻融损伤黏结滑移模型;OpenSees;钢筋混凝土
      摘要 (477)HTML (0)PDF 16.83 M (626)收藏

      摘要:为了合理评估严寒环境下在役钢筋混凝土(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采用相对动弹性模量为冻融损伤系数,结合修正Petersen模型构建了不均匀冻融损伤模型;基于经过准确性验证的既有公式建立了完好RC剪力墙剪切恢复力模型,进而通过分析冻融损伤RC剪力墙实测剪应变和剪力受参数影响的变化趋势,采用多参数回归建立了冻融损伤RC剪力墙剪切恢复力模型;基于既有材性实测数据建立了不均匀冻融损伤黏结强度模型,同时结合既有钢筋黏结滑移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建立了不均匀冻融损伤纵筋滑移模型;结合所建立的不均匀冻融损伤模型、冻融损伤剪切滞回模型、冻融损伤不均匀的黏结强度-滑移模型,提出了冻融损伤剪力墙构件数值模型.最后采用8个不同参数冻融损伤RC剪力墙的拟静力实测数据对本文所提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数值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冻融损伤RC剪力墙低周往复下的力-变形关系,可用于冻融环境下RC剪力墙的抗震性能评估.

    • 考虑嵌固端约束作用的RC柱纤维单元模型研究

      2023, 50(3):80-91.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柱;嵌固端约束;纤维单元;控制截面;等效塑性铰长度;数值模拟
      摘要 (355)HTML (0)PDF 32.37 M (488)收藏

      摘要:针对传统纤维单元未考虑嵌固端约束作用而导致钢筋混凝土(RC)柱的数值模拟精度降低问题,分析了嵌固端约束作用对RC柱破坏形态和传统纤维单元模拟精度的影响. 选取文献中45根高剪跨比RC柱并建立实体单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模方法合理可靠;进而剖析了嵌固端约束机理及嵌固端约束作用对RC柱承载力和延性性能的影响,明确了控制截面位置及其承载力计算方法,阐明了纤维单元数值积分点位置与控制截面位置、权系数与等效塑性铰长度的对应关系,提出控制截面位置计算公式和考虑嵌固端约束影响的等效塑性铰长度计算公式,建立了一种考虑固端约束影响的纤维单元模拟方法. 通过对文献中45根RC试验柱的数值模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可合理考虑嵌固端约束影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 钢筋混凝土牛腿抗剪承载力设计修正系数研究

      2021, 48(7):61-70.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牛腿;软化拉压杆模型;抗剪承载力;参数分析;结构设计
      摘要 (534)HTML (0)PDF 1.74 M (72)收藏

      摘要: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牛腿的抗剪承载力,并评估我国和欧美规范牛腿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基于收集的209组牛腿竖向受剪试验数据对ACI 318-19、EC2、CSA A23.3-04和其他主要的牛腿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评估,发现欧美规范拉压杆模型方法较为保守,而软化拉压杆模型(softened strut-and-tie model,SSTM)能够较好地预测牛腿的抗剪承载力. 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满足我国规范要求的钢筋混凝土牛腿,主要变化的参数包括剪切跨度、混凝土强度、钢筋强度等,通过将牛腿的设计剪力与软化拉压杆模型计算得到的抗剪承载力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下我国规范方法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并根据参数分析结果拟合了牛腿承载力修正系数的简化公式,并通过试验数据验证了简化公式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最后对牛腿在剪力作用下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改进建议,可供钢筋混凝土牛腿设计参考.

    • 基于Wiener随机过程地下腐蚀环境中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

      2021, 48(7):119-128.

      关键词:Wiener随机过程;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硫酸盐腐蚀;氯盐腐蚀;寿命预测
      摘要 (437)HTML (0)PDF 1.69 M (61)收藏

      摘要:根据兰州地铁沿线站台地下水和土壤中所含腐蚀离子配置含有SO2-4、Cl-、Mg2+的4种复合盐溶液,将钢筋混凝土试件置于复合盐溶液中,每隔90 d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及超声声速检测仪进行无损检测,利用非单调Wiener随机退化过程,以相对动弹性模量值达到0.4时作为混凝土失效破坏条件,以混凝土裂缝开展宽度达到0.2 mm时的腐蚀电流密度作为混凝土中钢筋的失效阈值,进而建立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寿命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盐溶液环境下,极化曲线整体向腐蚀电流密度增大和负电位方向移动,交流阻抗图谱呈现双容抗弧,初始时刻低频区阻抗弧半径大,斜率高,腐蚀周期增加,低频阻抗弧半径逐渐减小并向阻抗实部收缩,阻抗谱逐渐左移. 裂缝宽度到达0.2 mm时腐蚀电流密度的失效阈值为7.637 5 μA/cm2,基于Wiener随机过程模型可以很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在腐蚀环境中耐久性寿命变化. 钢筋和混凝土寿命曲线均呈现出三阶段变化特点,钢筋寿命曲线第一阶段持续时间更长,第二阶段加速退化速率更快. 通过Wiener随机过程得到钢筋的寿命小于混凝土寿命,在A、B、C、D四种溶液中的寿命分别约为7 200 d、2 900 d、4 500 d及2 000 d,而混凝土在4种溶液中的寿命分别约为10 000 d、6 500 d、5 500 d及5 000 d. 且钢筋寿命对氯盐的敏感性大,而混凝土寿命对硫酸盐的敏感性大.

    上一页123456
    共9页83条记录 跳转到GO

作者稿件一经被我刊录用,如无特别声明,即视作同意授予我刊论文整体的全部复制传播的权利,包括但不限于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广播权、表演权、翻译权、汇编权、改编权等著作使用权转让给我刊,我刊有权根据工作需要,允许合作的数据库、新媒体平台及其他数字平台进行数字传播和国际传播等。特此声明。
关闭